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不承言,不滞句,虾䗫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不承言,不滞句,虾䗫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

【注释】:

  1. 动容:指触动情感,引起同情。
  2. 扬:扬起。
  3. 悄然机:微妙的道理、玄妙的机缘。
  4. 承言:指接受言语或文字。
  5. 滞句:指停滞在某种形式中,无法突破。
  6. 不承言:不接受或不理解言语。
  7. 不滞句:不受某种形式限制,灵活运用。
  8. 虾䗫跳上梵天:用“虾䗫”比喻灵巧、敏捷。
  9. 灯笼吞却露柱:指灯笼吞掉了露柱,形容其光亮和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对于语言、理解与表达的看法,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动容扬古路”,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古代道路的怀念。这里的“动容”可能是指触动了内心的情感,而“扬”则意味着高举或展示。整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历史的道路来寻找灵感和启示,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第二句“不堕悄然机”,则是对前句的进一步阐述。这里强调了面对生活中微妙道理时,不应轻信或盲目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悄然机”可能指的是一种微妙而难以捉摸的机会,或者是生活中的某种细微变化。诗人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不要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

第三句“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这里的“承言”可能是指过分依赖言语或文字的解释,而“滞句”则是指过于拘泥于某种形式或结构。诗人认为过度依赖言语或形式会导致思想的僵化和迷失方向。因此,他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言语或形式所束缚。

第四句“不承言,不滞句,虾䗫跳上梵天,灯笼吞却露柱。”是对前三句的具体描绘和比喻。这里的“虾䗫”是一种灵动、敏捷的动物,而“灯笼”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光明和智慧。诗人以虾䗫跳上梵天的比喻表达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灯笼吞却露柱则形象地描绘了光明和智慧的力量。这两句话共同表达了诗人对于灵活运用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及对于过于拘泥于形式和言语的轻视。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语言、理解、表达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鼓励我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智慧,不要过分依赖言语或形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