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担口叫,晓夜撑船。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注释:肩扛扁担高声叫喊,日夜不停撑船奔波。
道路各不相同,却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小商贩艰辛生活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小商贩在街头巷尾辛勤劳作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小商贩的同情和敬意。
肩担口叫,晓夜撑船。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注释:肩扛扁担高声叫喊,日夜不停撑船奔波。
道路各不相同,却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小商贩艰辛生活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小商贩在街头巷尾辛勤劳作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小商贩的同情和敬意。
【注释】 鬅鬙:形容头发蓬松。乖角:指眼睛有神。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奥旨:深奥的义理。永嘉:古地名,在今浙江温州。执文字见:执着于语言文字的形式。离文字缚:摆脱了语言文字的束缚。四座:四周的人。昭昭:明显的样子。教苑:教育园林。祥麟:吉祥的动物,比喻贤人、圣人。啸岩:指僧人。一枝不致寥寞者:指僧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独自修行而寂寞。 【译文】 我头上的头发蓬松,眼睛明亮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相请赞其一: 1.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 “闻名”意为听到名字或传闻。 - “见面”意为直接见到人或事物。 - “不如”表示两者相比较。 -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意味着在听到别人描述之后,亲自见到某人往往更加印象深刻。 2. 两重虚假,一对眼睛。 - “两重虚假”指的是双重的不真实。 -
诗句释义 - 东山之源:指的是东山的源头,象征着起点或起始之地。 - 东涧之渊:指的是东边的山涧,可能暗指深远或隐秘之处。 - 截流之机:比喻掌握关键的机会或时机。 - 验人之眼:用来衡量或验证人的行为和品质。 - 扬清激浊:提倡正义,批评邪恶,通常用于形容政治或道德上的变革。 -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几乎颠覆了原有的秩序或状态。 - 六代祖师:泛指历代高僧或者修行者。 - 竖毛呵手
悦堂穆知閤写师顶相请赞 春天水满四泽,夏天云多奇峰,秋天月扬明辉,冬天岭秀孤松。 译文: 春天的水波荡漾,覆盖了四野的湖泊;夏天时,云层密布,形成无数奇特的山峰。 秋天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万物;冬天的时候,山岭上独自挺立着一棵松树。 难以描绘的景象,无法找到知己,只能欣赏这美妙的自然风光。 注释: 四泽:指四边的水泽之地。 夏云多奇峰:夏天的云朵形状奇特,犹如无数的山峰。 秋月扬明辉
注释:形容王居士瘦骨嶙峋,像一担夫一样。在江湖上漂泊了几年,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请他去上祖师的画像。 赏析:这首诗是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派儿子惟惺去剃发写师顶相请赞的诗篇之一。前两句写王居士的外貌。后两句写王居士的遭遇。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形象,揭示了他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他的愤懑情绪
这首诗是赞美六祖惠能的,惠能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的弟子,后来创立了禅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应无所住,白日迷路。 - “应”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应当”。 - “有所住”指的是有所依赖、固守。 - “白日”在这里是指白天,太阳。 - “迷路”是指迷失方向,比喻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或者方法。 - “应无所住”就是说应当放下所有的执着和依赖,不要固守任何形式的东西,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 ①五祖:唐代禅宗五祖为弘忍,六祖为慧能。 ②传:传宗接代。受:接受。恩:恩惠。 ③怨:怨恨。 ④无受无传:没有接受也没有传授。 ⑤儿孙:后代子孙。 【赏析】: 这首七绝是赞扬五祖六祖的诗作。全诗通过“传”和“不传”的对比,赞美了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的宗旨,发扬光大,使佛教得以传播于世,并得到广大信众的信奉;而五祖弘忍则因门徒众多,弟子争权夺利,导致佛教分裂的局面。
圆觉寺的僧人,顽空法师讲道,真赞主唱佛经。 眼中有筋,舌头无骨。 卓然特立,天台祖室。 写悬河辩而四方绝唱,离文字相而诸天雨花。 扣其关者纷纷纭纭而退席,得其旨者峥嵘峥嵘而莫及。 且不以慈悲宝帐破麈白拂而当家传,自有鸾胶续断弦。 这首诗是关于圆觉寺僧人的颂扬之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僧人的非凡特质,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佛法修为,而且在演讲和辩论方面表现出色。他们的演讲如同悬河般滔滔不绝
【注释】 自赞:自我欣赏。 出林:离开树林。 虎方怒:老虎正生气。 方:正。 横冈:山的斜坡。 蟒(mǎ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这里指山间蜿蜒的小路。 嗔(chēn):生气的样子。 世:世间,人间。 途路客: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即行人。 伤人:伤害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说:老虎刚出森林的时候,它正怒气冲冲;而山间的小路就像一只正在发怒的老虎。世间没有走在路上的行人,终归是不会伤害到我的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三脚驴子弄蹄行:描述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场景,三脚驴子在行走时蹄子发出声响。"弄蹄行"指的是蹄子踩地的声音,可能因为蹄子不齐而显得有些滑稽或不稳。 2. 金毛师子大哮吼:这里用“金毛师子”比喻某个人,可能是在形容其外貌威武或者声音洪亮,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大哮吼"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强烈和震撼。 3. 五峰峭峻摩苍穹,千古万古扬家丑:描述了五个高耸入云的山峰
【注释】: 一片爷爷古化基:指祖辈的基业。 又逢寒食拜标时: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民间有祭先祖的习俗。 满前骨肉俱承荫:意思是所有的亲属都受到庇护。 一个无聊乞养儿:指自己没有能力供养,只好乞讨为生的儿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困苦生活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诗通过对家族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悲凉
注释:放鞭炮的声音,送走了一年的最后时光。在东村,王家的老婆婆晚上烧纸钱拜年。 南山上的短木桩,没有用来设置祭坛的地方,所以只能借婆子的衣服来拜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过年习俗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燃放爆竹、烧纸钱等传统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长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偈颂六十五首》中的第六十四首。全诗如下: 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进一步,十方刹土现全身。 注释: 1. 百尺竿头坐底人:百尺高的竿子顶端坐着一个人。这里的“百尺竿头”比喻修行到了很高的境界,而“坐底人”则表示这个人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2. 虽然得入未为真:虽然已经进入了这个境界,但还不是真的。这里的“得入”表示达到了某个境界或者理解了某个道理
释义:青毡本是家中物,时常拿来抖一抖,看看它的形状和状态。 贵要傍人知下落,不知下落被人谩。 注释:贵要傍人知下落,意思是说地位高贵的要人们总是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不知道其实这些形象都是虚伪的。不知下落被人谩,意思是说那些不知道这些形象的人却受到欺骗。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毡在主人手中的不同状态,来揭示出人们对于身份、地位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一方面,青毡本应是家中之物,但当它被拿来抖擞看时
【注释】: 1. 颂古十一首: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 2. 其四:这是其中的第四首,共十一首。 3. 风头策起罗生网:形容形势如网罗一般,处处有风险。 4. 更向无风暖处张:比喻在没有风险的地方做事或发展事业。 5. 两度劳心又劳力:两次都费尽心机。 6. 鸾凤:传说中鸾鸟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这里指美好的事情。 7. 敢呈祥:敢于出现吉祥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颂古十一首 其五》是宋代僧人释普济创作的一组偈颂。释普济,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于乾道三年(1167年)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此诗通过描绘一位睡意正浓、不愿梳洗的老者形象,展现了这位老者不施脂粉却自有风韵的风采。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睡浓天晓弗梳头”:描述的是天色渐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