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这村僧,百拙千丑。
用处颟顸,举止磔斗。
秉恶毒钳锤,碎情尘窠臼。
佛祖饮气吞声,魔外望风拱手。
有时汉语胡言,总当谈玄说妙。
有时把拍板门槌,唱云门曲合胡笳调。
有时指圆觉场作牛栏,有时唤普光殿为马厩。
如斯孟浪为人,钝置月林之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郑畋,字表臣,郑州荥阳人,大中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右拾遗、起居郎、中书舍人等职。他与李商隐、杜牧、王建、刘蜕等人交游甚密,诗作亦多有唱和之作。
诗句:
- 咄这村僧,百拙千丑。
- 用处颟顸,举止磔斗。
- 秉恶毒钳锤,碎情尘窠臼。
- 佛祖饮气吞声,魔外望风拱手。
- 有时汉语胡言,总当谈玄说妙。
- 有时把拍板门槌,唱云门曲合胡笳调。
- 有时指圆觉场作牛栏,有时唤普光殿为马厩。
- 如斯孟浪为人,钝置月林之后。
译文:
村寺僧人愚笨笨拙,做事粗心大意。他们手持恶毒的铁锤,摧毁了纯真的爱情。佛祖虽然沉默寡言,但心中却有坚定的力量。有时他们像汉族人一样说话,谈论玄奥的道理。有时他们用拍子打击木板,唱着云门曲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曲子。有时他们在圆觉寺里做牛栏,有时又在普光殿里当马厩。他们这样轻率地生活,被放在月色苍茫的山林后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村寺僧人的无知、愚昧和轻浮。他们的行为举止粗俗不堪,如同一头野兽。他们手持邪恶的武器,摧毁了纯真的爱情。而佛祖虽然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有坚定的力量。他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诗中的“汉语胡言”和“谈玄说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行为的不满。他认为僧人应该更加严肃认真,而不是随波逐流,轻浮放纵。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如斯孟浪为人,钝置月林之后”则是诗人对僧人的一种讽刺和批评。他认为僧人应该更加谨慎和自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放逐到偏僻的地方。这种态度既反映了诗人对僧人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