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绿影酿寒清,高节虚心久得名。
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

注释:

昌老是以竹子为象征,号竹溪。疏疏绿影酿寒清,高节虚心久得名。意思是竹子的枝叶疏疏落落,绿色的影儿酿造出一片清凉,它高耸入云,节节高洁,不屈不挠,因此长久地得到人们的赞美。

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意思是在月光明亮的清澈水流之处,看不到竹子的影子;只有当和煦的好风吹来的时候,才听见竹丛中传来的鸣叫声,就像凤雏(凤凰的幼鸟)一样美妙动听。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子为题,赞颂竹子的高洁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首句“疏疏绿影酿寒清”,描写了竹影婆娑,摇曳生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酿”字用得非常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竹林间光影交错的美妙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寒清”一词也表达了竹子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韧生长的特性。

次句“高节虚心久得名”,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品质。竹子以其高洁挺拔的姿态和谦逊低调的性格而闻名于世。“高节”指的是竹子笔直向上、不偏不倚的生长特性;“虚心”则是指竹子谦逊低调、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这些品质使得竹子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长久地获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赏。

末句“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则是通过对夜晚竹林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动人。“不见月明流水处”意味着在皎洁的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显得更加清晰明亮;“好风时引凤雏声”则描述了微风吹过竹林时,那如同凤凰雏儿般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这些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美丽的竹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将竹子的美丽和气质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