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
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
注释:大道就在眼前,但目前很难看到其真实面目。想要认识大道的真谛,就不能离开声色言说等一切现象。
赏析:这首诗是颂赞佛性的真实体用不离开一切有为法的。诗中“大道”指佛性本体,“在目前”指佛性本体就在当下,“难睹”指佛性本身不可捉摸,无法用语言描述。而欲识佛性,就必须观照佛性的体用,即不离声色言说等一切现象。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
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
注释:大道就在眼前,但目前很难看到其真实面目。想要认识大道的真谛,就不能离开声色言说等一切现象。
赏析:这首诗是颂赞佛性的真实体用不离开一切有为法的。诗中“大道”指佛性本体,“在目前”指佛性本体就在当下,“难睹”指佛性本身不可捉摸,无法用语言描述。而欲识佛性,就必须观照佛性的体用,即不离声色言说等一切现象。
【注释】: 1. 毡拍板,无孔笛。毡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皮制成的,拍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笛子是竹制的,吹奏时发出悠扬的旋律。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2. 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音调,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突然的变化或者突发的情况
【注释】 宣:宣布。兴化:唐代宗室支派,以宣城(今安徽宣城)为郡。问答图:即《宣和画谱》所载之《宣和画谱》卷五“宣和画谱”中的《宣和画谱》。庆会:指君臣欢聚庆贺。豁:开。全机:万事皆通的意思。百亿:形容极多。乾坤:指天地之间。光辉:光彩照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赞美宣纸的质地、色泽和神韵,表达了对宣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用“庆会”二字,把宣纸放在君臣欢聚庆贺的场合下赞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冤仇和债主的相遇,中间两句写双方矛盾冲突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双方和解的过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冤有头”是说:仇怨有原因。“债有主”是说:债务有欠方。“天然欲访庞翁”是说:天生要见这个老翁。“恰好撞著此女”是说:恰恰遇见了这个女子。“揣尽家私,瓜甜蒂苦。”是说: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结果却得到了不甜的瓜果,原因是:把甜的瓜蒂也挖出来吃掉了
注释 - 肃宗:指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 - 问忠国师:指的是向忠信的和尚询问关于调御之道。 - 十身调御图赞: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指通过修习“十身调御”,以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万乘:古代帝王的尊称,指代皇帝。 - 垂衣而治:形容皇帝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让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 - 答处太颟顸:回答得太过马虎,没有认真对待。 - 十月清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
【注释】参药山:即药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图赞:指绘画作品的题赞。黑豆:形容黑云。 青松:松树。癯然:瘦削的样子。老比丘:年老的和尚。吾无隐:我无处躲藏。云水曲周遮:指佛教中所说的云遮雾绕的神秘境界。周遮:遮蔽。傍人眼里花:指佛家的花果世界。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山景色之神奇、美丽和神秘。 首句“黑豆数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药山上空浓密的云雾,仿佛是无尽的黑豆。这里的“黑豆”既指自然界中的云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藏头露影问来由”意思是:你隐藏的身影,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却把西江尽力酬”意思是:我却要用西江水来尽情地报答你。“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是说,我回头望去,天地好像都变得狭窄了,自己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不知道身在哪里。 注释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庞居士、马大师、图赞、西江、御街。赏析中应抓住关键词展开,如“庞居士”是这首诗中的人物
这首诗描述了庞居士全家外出求神拜佛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图赞”表示寻求帮助和祝福。 第一句:“神出鬼没,接响承虚。” 这里的“神出鬼没”形容庞居士的家人们行动神秘莫测,如同神仙一样不可捉摸。而“接响承虚”则形容他们的行为灵活多变,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第二句:“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这里的“火络”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法术或者势力,而“邪法难扶”则表示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被轻易抵挡或消除。
【注释】 黄檗:即黄檗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别称。礼佛掌宣宗图赞:是黄檗禅僧对唐宣宗所作的颂诗。 七赤之躯:指宣宗皇帝的体貌特征。 额有圆珠:额头上像圆珠一样明亮发亮。 问著便掌,胆大心粗:意思是说,宣宗皇帝一见到禅师就敢于下拜,其胆量和心胸都十分粗犷豪放。 不是大中天子:意谓不是正统的天子。 几乎唤马作驴:比喻宣宗皇帝昏庸无能,连马都不如。 大家水底按葫芦
【诗句释义】 文宗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 译文:皇上询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美之词。 注释:终南山,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蛤蜊,这里指蛤蜊图,即蛤蜊形的图画。文宗,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的年号是会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写的一首应诏诗。诗中“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
【注释】 径:通“径”,指山间的小路。西寮(xiáo):指僧房。众老郎:僧人。赞:颂词。 寒霜严正,肃杀之气凛凛,山林空寂,月色皎洁。 涵养有得:修养有成就。刬削不平:清除一切不平之事。拈起则佛祖不识:拿起佛性就像佛祖也不认识他。放下也草木争荣:放下心来就像草木竞相争荣,形容心无挂碍,自然生机盎然。 挨到凌霄八十四:意谓修行到八十四天。凌霄:道教称天上星宿名,这里借指仙界。九重城:指皇宫。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唱词,多用韵语,有说、诵二义。 偈:即诗。 颂:是诗的一种形式。 其二十二:这是第二十二首偈颂。 说如建瓴:形容说话像水倾下的样子。 坐如山岳:形容坐着像山岳一样稳当。 就下平高:指声音响亮。 咬牙爆爆:形容声音大得像牙齿相互撞击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和尚在说法时,声音洪亮,震撼人心。他的声威之大,足以压倒一切。他的声音像山岳一般稳当,又像滔滔江水般汹涌澎湃
注释: 山中的和尚就像怀抱美玉的人,只是缺少了面对风露时流泪哭泣的感慨。 他并不认为自己举世无双,只是可惜没有人能欣赏他的才能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通过描绘一个抱璞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首句“山僧恰似抱璞者”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抱璞者的形象。接着,第二句“但欠临风涕泣”则表达了抱璞者的内心情感——他渴望有人能够发现他的才华,但他又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
【注释】 偈颂: 杜宇不如归,竹鸡泥滑滑。 深山岩崖中,谁道无佛法。 有佛法,衲僧只有三只袜。 译文: 杜宇鸟不如飞回巢穴,竹鸡在泥滑滑的岩崖中。 深山岩崖中,谁能说没有佛法? 有佛法,和尚们只有三双鞋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杜宇鸟、竹鸡和和尚这三种动物的行为,表达了禅宗“即心即佛”的教义。杜宇鸟不如飞回巢穴,是因为它的心念已经飞回了故乡;竹鸡在泥滑滑的岩崖中,是因为它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注释: 1. 古佛:指古代的佛。 2. 椎头:这里指的是佛像的头部,即头顶部位。 3. 每日呼来唤去:每天不断地召唤和呼唤。 4. 网令清岩:指让清静的岩石受到佛法的净化。 5. 下下要分缁素:指在佛教中,僧人与居士(普通人)之间应该进行区分。缁是黑色,代表僧人;素是白色,代表居士。 6. 兴化当年错用心:指当年兴化大师在弘扬佛法时的误解和错误理解。 7. 月明岂在珊瑚树
这首诗的译文是:收敛身影在原野上,懒洋洋不愿出来。晨云仿佛来送又似乎迎接。想起当年执手相随行走的地方,听到那沙泉环绕山涧的声响。 注释解释: 1. 敛影穷原懒出扃(jiǒng):收敛身影,在原野上休息,不愿意走出去。扃,门闩。 2. 晓云如送又如迎:清晨的云雾好像在送别,又像在迎接。 3. 因思执手经行处:因此想到曾经一起行走的地方。 4. 几听沙泉绕涧鸣:多次聆听沙泉水流绕过山涧发出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