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潜回,百昌萌动。
君子道长兮露柱咨参,小人道消兮灯笼作舞。
义出丰年,道复太古。
国师欢喜问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注释】
一气潜回:指阳气逐渐回升。
百昌萌动:各种草木都开始萌发。
君子道长兮露柱咨参:君子的道业日益增长,如同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阳光照耀着柱子那样。露柱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用一根圆木或竹管插在地中,顶端用水银制成的球体(叫露子)来计刻度。咨参指计时。
小人道消兮灯笼作舞:小人的道义消亡,就像夜晚人们把灯笼挂在屋檐下一样起舞。
义出丰年:正义感和善良之心可以带来丰收之年。
道复太古:道德又回到远古时期。道指道德,太古指远古时代。
国师欢喜问如何: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高兴了,就想知道如何。
冬至寒食一百五:冬至和寒食节一共一百零五天。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自然界万物的生机勃勃,暗寓社会正气与邪气的斗争;同时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首联两句写冬去春来之际,自然界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气潜回”,指的是冬季过去,春季到来,大自然的元气开始恢复。“百昌萌动”则描绘了春天来临,草木复苏、万紫千红的景象。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化拟人化为有情有感的生命,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颔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对比景象。“君子道长”指的是正直善良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长,而“小人道消”则是指那些邪恶自私的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削弱。这种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颈联两句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现象来隐喻社会和政治现象。“义出丰年”意味着正义和善行会带来丰收和繁荣,而“道复太古”则暗示着道德和法律应该回归到远古时期的理想状态。这里的“太古”并非真的回到远古,而是强调理想中的完美境界。
尾联两句则是对国家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期望。“国师欢喜问如何”指的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非常高兴,希望知道如何治理国家。而“冬至寒食一百五”则是说冬至和寒食节加起来总共有一百零五天,暗示着国家的治理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隐喻了社会和政治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善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