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庐有隐君,久爱北山文。
涧底弄清泚,岭头吟白云。
月随行处影,猿向定中闻。
寄得书来说,怜余在鹭群。
【注释】
寄冷泉康书状:寄给在冷泉隐居的康的书。康庐,即康乐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北,有温泉。康有隐君,指康乐山有隐士。久爱北山文,意思是喜爱《北山移文》中的文采。涧底弄清泚,意思是涧底的水澄清如水。涧,溪流。清泚,清澈见底。岭头吟白云,意思是岭头吟诵的白云如诗如画。岭,小山。吟,朗诵。白云,指云。月随行处影,意思是月亮跟着诗人的脚步而移动,影子也随着移动。猿向定中闻,意思是猿猴听到人声才安静下来。定中,指静夜。猿,指猿猴。怜余在鹭群,意思是可怜我在鹭鸟群里。怜,怜悯。
【译文】
康乐山上有隐居的高人,我长久地喜爱北山文人的文采。
涧底的水澄澈如同清溪,岭头的白云如诗如画。
月亮跟随着诗人的脚步移动,猿猴只有听到人声才安静下来。
寄出书信来说,可怜我在鹭鸟群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在冷泉山偶遇康乐山隐士的情景。全诗以冷泉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月影、猿鸣等景象来表现隐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首联“康庐有隐君,久爱北山文”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对北山文人的喜爱之情。康庐是指康乐山,这里指的是隐居在这里的文人。久爱北山文,表明他对北山文人的文采十分欣赏,并长期对其怀有敬意。
颔联“涧底弄清泚,岭头吟白云”进一步描绘了山水景色,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涧底的水澄澈如同清溪,岭头的白云如诗如画,这些自然景观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颈联“月随行处影,猿向定中闻”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的具体描绘。月亮跟随着诗人的脚步移动,影子也随之移动;猿猴也只有听到人声才安静下来。这些细节描绘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寄得书来说,怜余在鹭群”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的思念之情。寄出书信来说,希望隐士能够收到信后回复。怜余在鹭群,意味着作者觉得自己像一只孤独的鹭鸟一样被遗弃在鹭鸟群里,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和同伴的渴望和对失去联系的失落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月影、猿鸣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