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外,小无内。
南来北来,东倒西擂。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山中九十日,云外几千年。

诗句解读

1 “大无外,小无内。” - 这句描述了宇宙的本质或存在状态,即“无边无际”的状态。在佛教哲学中,“大”通常指无限性或广大无边的空间;而“小”则可能指的是有限的空间或范围。这里的表述可能是在强调宇宙的广阔和包容性,或者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

  1. “南来北来,东倒西擂。” - 此句表达了一种动态和广泛的运动状态,类似于风的吹拂或物体的移动。这里“南来北来”可能意味着方向上的广泛分布或传播,而“东倒西擂”可能描绘了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或力量的波动。

  2.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 “不著”在这里可能是“不依赖”或“不需要”的意思。这句诗可能是在说,对于追求佛陀或佛法(如禅修、解脱等)的人而言,无需依赖外界或内在的权威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或寻求智慧。这也可能表达了一种自我实现或内在觉醒的理念。

  3. “山中九十日,云外几千年。” -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长时间的观察或思考。其中“山中”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云外”则可能代表着外部世界的变幻或超越。整句诗可能是在传达一种通过内观和冥想来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译文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十一
浩瀚无边无边界,
四处游走,四处飘荡。
不求佛陀也不求法,
山林修行,心静自然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本质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通过对比“大无外”与“小无内”,诗人探讨了宇宙的广阔和人类存在的局限性。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一种流动和变化的状态,暗示了生命的无常性和个体在其中的角色。最后,诗歌通过表达对外部世界和传统信仰的超然态度,传达了对内在平和与自我实现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精髓,即通过内心的觉察和冥想来超越外在的束缚和诱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