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如说而行,如行而说。
只如行说不到时如何,潇洒溪山,一天风月。
诗句释义与分析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出自《道德经》的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智者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能,而真正的技艺高超的人则显得非常平凡。这反映了道家思想中的一种深刻见解,即真正的智慧和技能往往不是通过炫耀和展示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谦逊和谨慎来积累和体现的。这种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都有重要启示。在这首诗中,它被用来表达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能力,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如说而行,如行而说”,是进一步强调了行动与言辞的关系。这里的“行”指的是实际的行动,而“说”则是指言语表达。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一个人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做。也就是说,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应该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依靠言语上的花言巧语。这种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两句“只如行说不到时如何,潇洒溪山,一天风月”,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展开。这里,“潇洒”形容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状态,“溪山”则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风月”则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和氛围。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理想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可以自由地行动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受束缚,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译文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如同说出的话却不轻易表现出来,正如行走的方式却很少言语。
当真正说到行动的时候又怎样呢?
只有那潇洒的溪山、满月清风的美景,才能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辩若讷,大巧若拙”的引用以及“如说而行,如行而说”的进一步阐释,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实际行动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了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空洞的言辞和表面的装饰。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溪山和风月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