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真慈念群生,有如慈母忆其子。
尽尘毛刹世界海,一一具此一念中。
惟此一念不退转,如子得母亦复然。
眼声耳色互三昧,情与无情同证入。
有能不作实证想,当知此相亦非实。
忽若子母不相知,大士实相常现前。
观音赞
大士真慈念群生,有如慈母忆其子。
尽尘毛刹世界海,一一具此一念中。
惟此一念不退转,如子得母亦复然。
眼声耳色互三昧,情与无情同证入。
有能不作实证想,当知此相亦非实。
忽若子母不相知,大士实相常现前。
注释:
- 大士:指观音菩萨。
- 慈念群生:菩萨对众生的慈爱。
- 慈母忆其子:比喻菩萨像母亲一样爱护众生,关心他们的安危。
- 尘毛刹世界海:佛教用语,形容宇宙的广大无边。”尘毛”比喻微小之物,”刹”是梵语,意为世界或天界,”世界海”比喻世界的海洋。
- 一一具此一念中:每一个众生都拥有一个清净的心灵。
- 惟此一念不退转:只有这个清净的念头不退转。
- 子得母亦复然:儿子得到母亲的关爱也如此。
- 眼声耳色互三昧:通过观察眼睛、声音和颜色来达到禅定的境界。
- 情与无情同证入:无论情感还是无情的事物都能被观察到。
- 实相:佛教中的本体或真实的本质。
- 忽若子母不相知:突然之间,母子互不了解。
- 大士实相常现前:观音菩萨的真实本质始终显现在我们面前。
赏析:
这首诗以观音菩萨为核心主题,赞美她对众生的慈爱和智慧。诗人通过描绘大士慈爱的特质,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揭示了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教诲,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是一首充满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