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常时看屋椽,从来不结俗人缘。
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
魔垒孤军降百万,诗坛一首当三千。
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
【注释】
孚老:指诗人的朋友陈孚。
结俗人缘:结交庸俗之辈。
师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此处指道德文章。
参齐物篇:参悟《庄子·齐物论》。
魔垒:指世俗之敌。
清溪:指作者家乡的山,作者有隐居之意。
茆庵:用茅草盖成的小房子。
泛船:泛舟江湖。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陈孚写的一篇赠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首联“双眼常时看屋椽,从来不结俗人缘”,诗人以自己的双眼为喻,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他经常盯着屋椽看,是因为他知道那些世俗的人都是些没有远见卓识、只知追逐名利的人。他不与这些人交往,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人都不值得结交。这里的“屋椽”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观察世界的角度,也隐喻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颔联“早年曾悟出师表,晚岁始参齐物篇”,诗人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曾在早年的时候,就领悟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道德精神;而在晚年的时候,他才参悟到《庄子·齐物论》中所蕴含的道理。这里的“出师表”和“齐物论”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颈联“魔垒孤军降百万,诗坛一首当三千”,诗人以幽默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辉煌成就。他曾经独自面对世俗之敌,成功地将他们打败。而他在诗坛上的作品数量之多,可以与千年前的杜甫相提并论。这里的“降百万”和“当三千”都是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能。
尾联“清溪结得茆庵未,闲欲寻君共泛船”,诗人以山水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自己在清溪边的茅草庵中隐居生活,闲暇之余,他想邀请朋友一起泛舟湖上,享受那份宁静与安逸。这里的“清溪”和“茅庵”都是作者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而“泛船”则是一种休闲的方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的描绘,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它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