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大慧师,道鸣东南。
率先伏膺,横浦紫岩。
繇是遍交,渡江诸老。
钩党牵连,优游岭岛。
至今微言,皎若日星。
公忽开卷,如暗得灯。
遂登蓬山,乃掌太史。
金銮应制,倚马万字。
平生补衮,用功最深。
群媢众嫉,独天赏音。
宝祐一疏,据经引义。
申救大臣,惟有去耳。
疑公前身,即二张公。
与大慧师,所立一同。
末劫浮荣,磨灭谁纪。
晚节芬芳,公真不死。
公于大慧,世异心通。
儒喜诋佛,公愈推宗。
紫岩之铭,过者必式。
酷哉秦火,毁珠陨璧。
公重感慨,伐石再镌。
著语未了,骑鲸翩然。
某畴昔亲奉麈尾,霏屑冰座,墨妙堆几。
俯仰之间,事往迹陈。
更几百年,复生斯人。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昔大慧师,道鸣东南。
注释: “大慧师”指的是禅宗大师慧能。”道鸣东南”意指慧能在南方的广东地区弘扬佛教教义,影响深远。
2. 率先伏膺,横浦紫岩。
注释: “率先”意味着引领、带头。“横浦紫岩”可能指的是位于福建的紫阳山,慧能在此地建有寺庙,并在此传法。
3. 繇是遍交,渡江诸老。
注释: “繇是”意为于是、从此开始。”遍交”表示广泛地交往。“渡江”可能是指慧能从南方来北方传播其教义,而“诸老”则指各地的高僧大德。
4. 钩党牵连,优游岭岛。
注释: “钩党”可能指因政治原因被牵连进党争的人或集团。此处表达的是慧能在政治风波中依然能够保持超然的态度,在岭岛(即海南岛)逍遥自得。
5. 至今微言,皎若日星。
注释: “微言”意指微小的言论或教诲。“皎若日星”形容这些言论明亮如太阳和星星。
6. 公忽开卷,如暗得灯。
注释: “公”可能指的是慧能本人或者他的弟子们。”忽开卷”意味着突然阅读书籍。“如暗得灯”比喻在黑暗中突然看到光明,这里用来形容慧能的智慧像灯火一样照亮了弟子们的道路。
7. 遂登蓬山,乃掌太史。
注释: “蓬山”通常指蓬莱山,为神话中的仙境。“太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担任史官的工作,也可能是对慧能地位的象征。
8. 金銮应制,倚马万字。
注释: “金銮”是帝王宫殿的代称,“应制”意为按照规定制作或创作诗文。“倚马万字”形容文思泉涌,一挥而就。
9. 平生补衮,用功最深。
注释: “补衮”意指修补帝王的过失或遗漏。“用功最深”表示他在这方面的努力非常深刻,成效显著。
10. 群媢众嫉,独天赏音。
注释: “媢”是嫉妒的意思。“独天”意为特别得到上天的赏识。“赏音”指的是得到特别的赞誉或赏识。
11. 宝祐一疏,据经引义。
注释: “宝祐”可能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一疏”意指一篇奏疏或建议。“据经引义”表明他根据经典原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12. 申救大臣,惟有去耳。
注释: “申救”意味着向皇帝申诉以救助大臣。“惟”是只、仅的意思。“去耳”表示只能这样做而已。
13. 疑公前身,即二张公。
注释: “前身”指前世或前世的身份。“二张公”可能指的是唐代的两位著名僧人——鉴真和尚和怀素和尚,他们都曾前往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和佛教。
14. 与大慧师,所立一同。
注释: “所立”指所做的或所坚持的主张。“一同”意指相同或一致。
15. 末劫浮荣,磨灭谁纪。
注释: “末劫”指最后的命运或时刻。“浮荣”意指虚名或浮华的成就。“磨灭”意为消失或遗忘。“谁纪”询问是谁记录或记载了这些事迹。
16. 晚节芬芳,公真不死。
注释: “晚节”指晚年的品行或操守。“芬芳”意指美好而芳香。“公真不死”表示你的精神或精神实质是永恒的。
17. 公于大慧,世异心通。
注释: “大慧”指的是禅宗大师慧能。“世异心通”意指虽然时代不同,但思想和理念相通。
18. 儒喜诋佛,公愈推宗。
注释: “儒”指儒家学者。”诋”意为诋毁或否定。”推宗”意指推崇或认同某个理论或观点。
19. 紫岩之铭,过者必式。
注释: “紫岩”指紫阳山。”铭”是一种刻记或纪念的文字。“过者”即经过的人。“必式”意指必须遵守或遵循。
20. 酷哉秦火,毁珠陨璧。
注释: “秦火”可能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毁珠陨璧”意指珍贵之物受到毁坏,比喻文化或思想的严重破坏。
21. 公重感慨,伐石再镌。
注释: “感慨”指感慨或有所感触。“再镌”意指重新雕刻或修正。
22. 著语未了,骑鲸翩然。
注释: “著语”意指留下的文字或话语。“未了”表示尚未完成或未结束。“骑鲸翩然”形容超凡脱俗,如同乘着鲸鱼飞升的样子。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对慧能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的赞美之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慧能大师的非凡成就和崇高精神。诗中通过对慧能大师在不同时期所作贡献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智慧、德行和影响力的深深敬意。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