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忽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四花。
【注释】
隐隐:隐约。犬吠:犬叫声。寻寻:寻找,寻觅。忽:突然。桥断溪回:桥断了,溪水回流。碧桃:粉红色的桃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春天漫步郊野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声,想寻找声音的来源却怎么也找不到。忽然间看到一座小桥断了,溪流又回转了方向。于是顺着溪流走去,竟发现几株碧绿鲜艳的桃树,盛开着三四朵粉红色的桃花。此诗写景如画,富有情趣。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忽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四花。
【注释】
隐隐:隐约。犬吠:犬叫声。寻寻:寻找,寻觅。忽:突然。桥断溪回:桥断了,溪水回流。碧桃:粉红色的桃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春天漫步郊野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声,想寻找声音的来源却怎么也找不到。忽然间看到一座小桥断了,溪流又回转了方向。于是顺着溪流走去,竟发现几株碧绿鲜艳的桃树,盛开着三四朵粉红色的桃花。此诗写景如画,富有情趣。
【注释】 1.寿首座:指僧人。 2.请赞:请求赞许。 3.漆桶:漆制的水桶,比喻佛家用具。 4.大得大:大得其量。 5.鼓合丛林:佛教语,指佛门。 6.翻成口过:变成口头上的争论。 7.有语不勘玄机:意谓说话不触及佛理的奥妙。 8.有棒不打铁磨:佛家语,意谓打人不打铁块磨砺。 9.南屏:即杭州灵隐寺。 10.今日:今天。 11.开眼放一个:表示要公开地、彻底地解决一个问题。 12.咄咄:象声词
【诗句释义】 1. 日本云上人:指日本禅宗的云门宗创始人,即慧南禅师。 2. 山头云:山上的云彩。 3. 天上月:天空中的月亮。 4. 云月有殊:云和月虽然都有形状,但是云是浮动的,而月是固定的,所以它们有区别。 5. 光影无别:光影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自然的景象。 6. 此是吾端的:这是属于我的领域,我有权决定它。 7. 不许见,不许闻:不允许别人看见、听见。 8. 大唐国有人:在大唐的国家里
【注】“须弥”是佛教语,意为大千世界。 此诗是日本僧人请赞(1253—1324)所作,为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歌词。 首句:“须弥绕白日,碧落穿红霞。” 注释:太阳系中,地球在太阳与月亮之间,须弥山环绕着赤道,而地球则穿过了红色的日落。 赏析:诗人以天体为比喻,描绘了日本国土辽阔、壮丽的景象,表现了日本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第二句:“唤作真则错,唤作相则差。” 注释
【注释】: 一见便见,一得永得。 有影无形,易辩难识。 大唐不许藏踪,日本那容隐迹。 扶桑夜半日头红,不妨背手拈起一观,决定头斜面曲,鼻横眼直。 【译文】: 一眼就能看见,永远都能看见。 有影子但没有实体,容易分辨却难以识别。 大唐不允许隐藏踪迹,日本哪里容许隐藏痕迹。 在夜晚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可以看到扶桑树的影子,不用担心被看到,可以随便看看,决定它的头部是斜的,侧面是弯曲的,鼻子是横的
注释: 友方请赞:朋友请求赞赏。 怒具慈悲,喜怀惨酷:愤怒时充满慈悲,喜悦时却满怀惨痛。 指方为圆,拗曲作直:手指刚弯曲成圆形,又扭转成直线。 不特凿石栽花,兼要堆云种竹:不仅是在石头上栽种花卉,还要在云端种植竹子。 五五合成三十六,好彩是汝不学他,学他和汝入地狱:五行相生相克,每行有五,一共三十,好的运气是你独有的,不要学习别人,否则会落入地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眼无筋,头无脑。 注释:眼睛没有筋骨,脑袋没有大脑。 赏析:这一句可能暗指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她的双眼清澈明亮,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而头部则没有明显的脑部结构,更突出了她超脱世俗、纯净无暇的特性。 2. 是个非个并除,佛兮魔兮俱扫。 注释:既是佛又是魔,都被扫除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观念,强调了事物的一体性与多样性。在佛教中
注释: 埴知客请赞,埴:指陶土。知客:古代官名。 寒岩:指山岩的寒冷、坚硬。 其骨:指山岩的质地。 槁木:指枯木。 解语非舌,能言非声:形容说话不需要使用嘴巴,比喻说话不需要借助声音。 埏埴立于未立,气质成于未成:把陶土揉捏成形是先在泥土中没有成形的时候进行的,陶质的形成也是在泥土还未成形时开始的。 自者般伎俩,也有人描模上丹青:自己可以模仿别人的技巧,也可以被人用绘画来描绘。 赏析:
注释 净惠教老请赞 霜:霜降,即农历九月。 茁:长成,指树木长高。 云横其肩:形容山峰高峻,云雾缭绕在山顶。 眼无一角,鼻少半边:意指和尚的眼睛、鼻子都不突出,显得平平常常。 太湖水底走马:比喻佛法无边,可以在任何境界中修行。 洞庭山上撑船:比喻佛法无边,可以渡化一切众生。 天下衲僧名不得状不得:指和尚的名字不能被书写、传播,否则就会破坏寺庙的安宁。 取不得舍不得:指和尚的物品不能被占有
瑞岩众行者请赞 米里有虫,麦里有面。 非是老卢,何曾觑见。 见不见,八角磨盘空里转。 注释: 1. 米里有虫,麦里有面:比喻事物表面看是好的,实际上里面却有不好的东西。 2. 非是老卢,何曾觑见:指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呢? 3. 见不见,八角磨盘空里转:比喻事物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只有深入观察才能发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手法
精严昂老请赞 宋代释妙伦词作赏析 1. 诗句释义与翻译 - 轩昂气宇,矍铄精神 - 木鸡驱成鸾凤 - 刍狗逼作麒麟 - 世上知心能几人 2. 译文对照 - 轩昂气宇,矍铄精神。(轩昂气宇,矍铄精神。) - 木鸡驱成鸾凤,刍狗逼作麒麟,世上知心能几人。(木鸡驱成鸾凤,刍狗逼作麒麟,世上知心能几人。) 3. 关键词注解 - 轩昂:形容人的仪态高峻,气度不凡。 - 矍铄:形容人精力旺盛,健康有力。 -
注释: 1. 三条椽下,七尺单前。 - "三条椽下"和"七尺单前"是形容一种简陋的住所。"三条椽下"是指用三根木椽搭建的房屋,而"七尺单前"则是指在屋前仅能容身七尺的地方。这些描述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2. 有一则语,天下衲僧做尽伎俩。 - "有一则语"可能指的是某种道理或教诲,而"天下衲僧做尽伎俩"则是在批评那些自以为是、善于辩论的佛教僧侣
偈颂八十五首其二十三,是宋代释妙伦的作品。此诗的原文如下: ``` 祗园千树秀,净土九莲敷。 多少参玄士,茫茫在半途。 ``` 译文: 祇园里成千上万的树木竞相展现美丽,净土上九朵莲花舒展铺展。众多的参悟玄理之士,却都在修行路上迷茫彷徨。 注释: 1. 祗园:古代佛寺的统称。 2. 千树秀:形容树木茂盛、秀丽。 3. 净土九莲敷:形容莲花遍布,象征纯净与安宁。 4. 参玄士
注释:山峰峻峭挺拔,玲珑剔透,八面都有光。 须弥灯王,有眼的人可以看见。 如果没有看见,就跟着我的脚跟转。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峭峻一方”描绘了山峰的峻峭挺拔;次句“玲珑八面”则形容山峰玲珑剔透,八面都有光。颔联“须弥灯王,有眼者见。若不见,随我脚跟转”则是诗人的想象。他以须弥灯王为喻,指出只有有眼者才能看见这神奇的景色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圣制中,有一诀。 - 注释:“圣制”指的是佛教的圣教或者神圣的教义。“一诀”是指其中的一个秘诀或方法。 - 赏析: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关于如何修行、修道的智慧或指导。 2. 上三星,下半月。 - 注释:“上三星”和“下半月”可能是指星宿或月亮的不同位置。在这里,它可能意味着修行者需要关注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 - 赏析
【注释】偈颂八十五首:是佛家用语,指佛祖释迦牟尼说法之文。三张白纸:比喻文字。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四月。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五月。争如:不如。瑞岩:山名,在浙江绍兴。季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赏析】此诗以咏物起兴,借咏纸与瑞岩、季春与孟夏,来抒发作者对“吃尽底涎唾”的人世间名利的不屑一顾。诗人以“白纸”喻“古人”,将古代那些贪得无厌之人比作“吃尽底涎唾”的纸人,而以瑞岩、季春
注释: 那一通,那是指门栓。你问我,你是在询问我关于门栓的事情。玄关倒插无须锁。玄关是大门的入口,而倒插的门栓则无需上锁。 等闲一掣掣得开,三个老婆相对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门栓被随意拉出,也不必担心,因为有三个人可以共同应对,她们就是妻子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诗中的“玄关倒插无须锁”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追求,而“等闲一掣掣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