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机梭,遍向园林织绮罗。
唯有黄鹂知此意,才方偷眼又春过。

在宁静的午后,坐在静谧的书房里,泡一杯淡淡的茶,翻开《偈颂一百零九首》,细细品读其中的诗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这首诗的作者名为释可湘,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释可湘,俗名葛姓,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号绝岸禅师,是南宋著名的高僧。他的一生,从师无准师范禅师开始,逐渐参悟禅宗的真谛,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诗中描述了祖师的眼睛如漆般黑,这不仅仅是对祖师外貌的描述,更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祖师的眼睛如同深邃的夜空,充满了智慧和慈悲,能够洞察一切,给予弟子们指引和教诲。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祖师的威严和崇高,更体现了释可湘对祖师深深的敬仰之情。

“初三十一”指的是农历的三月十一日,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释可湘在这里可能寓意着祖师的智慧如同太阳初升,照亮了众生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觉悟和解脱。而“中九下七”,则是对释迦牟尼佛成道时间的描绘,象征着祖师成道后的教诲和指导。

诗中的“理机梭”形象地比喻了祖师的智慧如同织布机上穿梭的梭子,不断编织着佛法的经幡,将佛陀的教诲传递给每一个众生。而“遍向园林织绮罗”则描绘了祖师将佛法传授给世间众生的场景,如同在园林中织造精美的织物,既实用又美观。

最令人感动的是诗的最后一句:“唯有黄鹂知此意,才方偷眼又春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似乎在说,尽管祖师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留下的教诲却如同春风一样吹遍人间,影响着每一个生灵。而只有那些真正懂得这些教诲的人,才能够理解祖师的深意,感受到他的慈悲和智慧。

赏析完这首诗,不禁让人陷入深思。释可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师无尽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深深关注。他的文字虽然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首诗不仅是对释可湘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整个佛教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僧人的精神风貌,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佛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