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来,树不动。
沩仰父子,互呈体用。
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八:

风不来,树不动。

风来时,树摇动;风不去,树不动。

风不来,树也不动;

风一来,树便摇。

沩仰父子,互呈体用。

“沩”指慧寂,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仰山法系创始人。“仰”指仰山,为慧寂的弟子。此句意谓:当风来时,树木会摇动;但当风不来时,树木依然不动。这正像沩仰两派的关系,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他们各自都有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但却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禅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

“三十乌藤”,喻指禅林中的许多修行人。“万牛回首”,形容修行人众多,如同万头牛一般回头望向山顶。这里比喻修行人虽多,但仍难以达到真正的觉悟。“丘山重”,意为修行路上艰难险阻重重,令人感到沉重。这句诗描绘了修行者在追求觉悟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禅宗沩仰两派关系的偈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比喻禅宗中的师徒关系,通过对比描绘出沩仰两派的独特风貌。

首句“风不来,树不动。”以风和树为比喻,指出当风来时,树木会摇动;但当风不来时,树木依然不动。这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风与树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巧妙地表达了沩仰两派关系的特点。沩仰两派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本质上却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注重实践,强调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因此,当风吹过时,树木会摇摆;但当风停息时,树木仍然屹立不倒。这一生动的比喻既体现了沩仰两派的互补性,又展示了他们的共同追求。

第二句“风来时,树摇动;风不去,树不动。”进一步丰富了对风和树之间关系的理解。这里的“风来”与“风不去”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情境:一种是风来时树木摇摆不定的状态,另一种则是风去而树木依旧静止不动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对沩仰两派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句“沩仰父子,互呈体用。”则将这种关系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沩仰两派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像一对父子一样,他们在彼此的陪伴和影响下成长、发展。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禅宗内部的师徒传承上,也体现在整个禅宗文化的发展之中。

最后一联“三十乌藤话已行,万牛回首丘山重。”则通过描绘一幅繁忙的修行场景,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们在追求觉悟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面临的挑战。这里提到的“三十乌藤”指的是禅林中的众多修行人,他们如同三十根乌藤般紧密相连,共同前行。然而,当他们回首望去,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山顶,却发现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险重重。这既反映了修行者们内心的挣扎和困惑,也揭示了禅宗追求觉悟之路的艰辛与不易。

整首偈语通过对风和树、沩仰两派以及修行者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巧妙的比喻和描写,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它既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又富有诗意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