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说法,不谈禅。
句句皆含妙,明明不在言。
难将耳听,只贵心传。
此外别求玄路入,洛阳桥上望长安。

【注释】:

石:指石头,这里指禅理

说:讲述

法:道理

句句:每个词

含妙:含有精妙的意思

玄:玄妙的

耳听:用耳朵去听

只贵:只看重

心传:用心领悟

别求玄路入:另外寻找一条进入

玄路:玄妙的道理

洛阳桥上望长安:在洛阳桥上眺望长安(长安在今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偈语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教文体,它以韵文形式宣讲佛理、佛经或宣扬宗教思想,其内容多取自佛经。这种文体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流行开来。

首二句说禅宗讲“空”,但不讲“有”;说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禅宗讲“空”,但并不否定“有”,只是说“有”不是“有”本身,而是“空”的表现。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并不是说禅宗不讲教理,只是说禅宗的教理不同于一般佛教。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禅宗的教理,就是“见性成佛”的“方便法门”。所以,“不说”,并不意味着“不讲”,禅宗的教义和教理,仍然要讲。禅宗强调“顿悟”,而顿悟的工夫,也离不开渐修。所以禅宗既“不谈禅”,又“谈禅”。

三、四两句进一步发挥前两句的思想内容。“句句皆含妙,明明不在言。”禅宗认为,每一个字都含有妙理,但妙理并非在文字之中,而是在文字之外。所谓“不在言”,即不在文字之外,要在文字之内,在语言表达之中。禅宗强调“言下之意”,认为语言中的每一句话都含有深奥的意思,而且这些意思并非在语言表面,而是在语言深处。禅宗认为,要想真正领会语言中的深意,必须用心去体悟,而不能仅仅用耳朵去听。

末两句是本诗的主旨。“难将耳听,只贵心传。”禅宗认为,禅宗的教义不能只靠耳朵去听,只能用心去体悟。因为禅宗的教义非常深奥,只有通过用心去体悟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同时,禅宗还提倡“不立文字”。既然不能用耳朵去听,那么只能用心去体悟了。

“此外别求玄路入,洛阳桥上望长安。”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本诗的总结。他认为禅宗的教义并非一定要通过文字来传授,而是可以在自己的心灵之中自行领悟。因此,不必再去寻找其他的道路来达到禅宗的境界。他站在洛阳桥上眺望长安,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