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仰两爷儿,采茶机对机。
只知呈体用,不觉露枪旗。
正值风和日暖,何妨把手同归,子规啼破已多时。

【注释】

偈颂:即唱偈,是佛教徒诵经时的歌唱,用以配合诵读经文。一百零九首是禅宗公案之一,内容为:“有僧问沩山(即慧远大师的弟子仰山,因仰山姓仰名慧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仰曰:‘只此是不传之密’。众曰:‘和尚莫言密,向阳门里觅取路。’沩山云:‘汝见灵云(即惠可)么?’众曰:‘已自会得。’沩曰:‘未也。’众曰:‘如何别是道理?’沩山曰:‘若识这宗,何事更询?”。机对机:指禅机问答。呈体用:指呈现佛性,使用佛性。露枪旗:喻示显露自己的锋芒和威风。子规啼破: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禅宗公案“不传之秘”的偈颂诗。它讲述了一位僧人在与另一位僧人的对话中,通过巧妙的问答展示了“不传之秘”的含义。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禅宗公案形式。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的形式,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这种对话形式不仅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深意。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诗意又易于理解。

从主题上看,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不传之秘”这一禅宗公案的核心问题。诗人通过对两位僧人的对话,揭示了这个核心问题的实质。他巧妙地将“不传之秘”与“呈体用”、“露枪旗”等意象联系起来,使得这个看似晦涩的概念变得易懂易记。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子规啼破的时间场景,进一步强调了“不传之秘”的不可捉摸性和重要性。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在细节上做得非常出色。例如,诗人通过对两位僧人的对话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两位僧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子规啼破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这首偈颂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禅宗公案“不传之秘”的内涵,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又具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它是一首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