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栏朝独倚,千里望中闲。
旭日穿层浪,明霞际断山。
京华襟带里,于越有无间。
鼓枻知谁子,长歌去不还。
危栏朝独倚,千里望中闲。
旭日穿层浪,明霞际断山。
京华襟带里,于越有无间。
鼓枻知谁子,长歌去不还。
诗句释义:
- 危栏朝独倚:早晨独自站在高高的栏杆上,形容诗人独自欣赏江景的孤独与宁静。
- 千里望中闲:放眼望去,远方辽阔的江山显得如此遥远又如此空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无限遐想和内心的平和。
- 旭日穿层浪:初升的太阳透过层层波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明霞际断山:天边逐渐消散的晚霞映照在断续的山脉之上,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 京华襟带里:京城之内,指繁华都市之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享受都市的便利,又向往自然的清幽。
- 于越有无间:在浙江的越地,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暗示着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 鼓枻知谁子:敲击船桨的声音引起了旁人的注意,这里的“知”字表现出诗人对他人反应的好奇或期待。
- 长歌去不还:长歌一曲后离去,不再回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过往的挥手告别。
译文注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楼风景图。诗中通过描绘清晨登高的孤独,远处景色的辽阔和美丽,以及日出时分的壮阔景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
作品赏析:
- 自然美的描绘:诗中通过对江景、日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 孤独与自由的象征: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高楼上,远眺江水和天际线,这种场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 文化与自然的对话: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如提到京城(象征文化中心)与越地(象征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写作背景:
此诗应是释文珦游历江南时所作,反映了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思想的转变。通过这首《江楼写望》,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