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以静为道,佛以空为宗。
群动本皆静,万有体恒空。
服食迷静趣,仙道不可从。
宴息昧空性,佛理无由通。
或曰空静殊,斯言吾不庸。
空静即仙佛,得于此心中。
心乃佛仙质,仙佛心之容。
三法妙而一,吻焉归大同。
诗句:
- 仙以静为道,佛以空为宗。
- 注释: 在这里,“仙”和“佛”都是指修行者或宗教信仰者。“道”指的是他们所遵循的修行之道或哲学体系。“空”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空”或者是一种抽象的虚无感。
- 群动本皆静,万有体恒空。
- 注释: “群动”指的是所有的事物或现象。“都”在这里是表示普遍性的意思。“本”是本来、原始的意思。“万有”指的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体”是本体、本质的意思。“恒空”可能是指永恒不变的虚无状态。
- 服食迷静趣,仙道不可从。
- 注释: “服食”可能是指通过服用药物或食物来追求长生不老或者其他的目的。“迷”在这里可能是被迷惑、迷失的意思。“静趣”可能是指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仙道”可能是指修行成为仙人的道路。
- 宴息昧空性,佛理无由通。
- 注释: “宴息”可能是指休息、放松的意思。“昧”在这里可能是模糊、不明显的意思。“空性”可能是指事物的空虚性质或本质。“佛理”可能是指佛教的道理或教义。
- 或曰空静殊,斯言吾不庸。
- 注释: “或曰”可能是指有人说。“空静殊”可能是指空和静的不同之处。“斯言”在这里可能是指这种说法。“吾不庸”可能是指我不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 空静即仙佛,得于此心中。
- 注释: “空静”可能是指空和静的结合或者相互转化的状态。“仙佛”可能是指仙人和佛陀。“得于此心”可能是指得到这种状态需要内心的认知和理解。
- 心乃佛仙质,仙佛心之容。
- 注释: “心乃佛仙质”可能是指内心具有佛性和仙性的素质或品质。“心之容”可能是指内心的表现或形态。
- 三法妙而一,吻焉归大同。
- 注释: “三法”可能是指三种修行的方法或境界。“妙而一”可能是指这三法精妙且合一。“归大同”可能是指它们最终归于一种普遍的大道理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