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散免镕冶,木散逃斧斤。
人散外荣辱,所以为散人。
世皆贱吾散,此散吾自珍。
偃蹇不任用,庶足全其身。

【注释】

散人:古代隐逸之士的自称,这里指隐居不仕的人。

金散免镕冶:金被熔炼后成为金属,但当它分散时则不能熔化,比喻金虽然经过冶炼,但是一旦分散就不能再成器。

木散逃斧斤:木头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有用的家具,但如果分散了就没有用处了。

人散外荣辱:人一旦离开社会就不受外界的荣辱所左右。

所以为散人:因为只有隐居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荣辱。

世皆贱吾散:世俗的人都看不起隐者的生活。

此散吾自珍:即使这样,我也珍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偃蹇不任用,庶足全其身:我不愿为世俗所用,只求保全自己的清白节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一。诗中作者以金、木和人的比喻说明了自己对世俗荣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宁愿保持清白节操也不愿屈从世俗的志向。

“金散免镕冶,木散逃斧斤”二句,诗人以金木作比喻,说明即使是金经过熔炼也不能再变回金,而木头经过加工后能成为有用的家具。诗人认为,即使是金子经过熔炼,但一旦散开就无法再还原为金子;同样,木头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有用的家具,但一旦散开就没有用了。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金和木头在经过处理之后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人散外荣辱”,诗人认为,人们一旦离开社会,就不会受到外界的荣辱所左右。这里的“荣辱”指的是名誉、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超脱这些名利之外,不被外界的荣辱所影响。

“所以为散人”,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荣辱的隐士才能被称为散人,因为他们能够超越荣辱的束缚,不为外物所动。

“世皆贱吾散,此散吾自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看法的不屑一顾。他认为世人都看不起隐居的生活,但他却珍视这样的生活,因为它让他保持清白节操,不受外界干扰。

“偃蹇不任用,庶足全其身”,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为世俗所用,只求保全自己的节操。他宁愿做一个不被人重用的隐士,也不愿失去清白和节操。

这首诗通过金木和人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荣辱的看法和态度。诗人强调了隐居生活的价值,并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看法的不屑一顾和追求独立自主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