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不入梦,于焉谢忧责。
深居三十年,禽猿尽相识。
白日久知心,孤云本无迹。
丈室常寂然,焚香自终夕。

注释:

  1. 深居:隐居。
  2. 其二:第二首诗。
  3. 荣华不入梦,于焉谢忧责:荣华富贵无法进入梦境,因此放下了忧愁和责任。
  4. 于焉:在这里。
  5. 谢忧责:解除忧愁和责任。
  6. 深居三十年,禽猿尽相识:我隐居了三十年,与山中动物都认识了。
  7. 白日久知心,孤云本无迹:在白天长久的相处中,我已经了解你的心意,而你如同孤独的云彩,没有留下踪迹。
  8. 丈室常寂然,焚香自终夕:我的小屋经常寂静,我在夜晚时烧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深居”为题,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纷扰,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第一句“荣华不入梦,于焉谢忧责”,表达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认为它无法进入自己的梦境,因此选择离开世俗,解除忧愁和责任。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是他对自我的一种解脱。
    第二、三句“深居三十年,禽猿尽相识”,描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他在这里住了三十年,与山中动物都认识了。这里的“禽猿”指的是山林中的鸟兽,而“尽相识”则表示诗人对这些动物已经非常熟悉。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第四、五句“白日久知心,孤云本无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这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阳光、空气、水等元素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并非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来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也体现了他的超脱和自在。
    第六、七句“丈室常寂然,焚香自终夕”,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的小屋常常寂静无人打扰,他在夜晚时烧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丈室”指的是宽敞的房间,而“终夕”则表示整夜。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然处之。
    这首《深居其二》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抒情诗篇。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