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六为五,破二作三。
眼观东北,意在西南。
仰山门下却不用遮般茶饭,佛法不怕烂。
【注释】
偈颂:指佛门中僧人的诗歌。
呼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破二:指色、声
三:指空
东北:东方,这里指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东南沿海地区盛行。
西南:南方
般茶饭:梵语“般若波罗蜜”的音译,意为“妙法”,即佛教的教义。佛教强调“戒”、“定”、“慧”三学,认为“般若”是达到“涅槃”境界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佛法、弘扬佛法的诗歌。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赞美之情。
首句“呼六为五”,意味着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称为“五”;这是对佛教“五蕴”理论的运用,也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次句“破二作三”则是指将色、声分别视为“二”(即物质现象),将空(无我)视为“三”(即宇宙万物)。这是对佛教“缘起”观念的阐述,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条件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因此可以称之为“空”。
第三句“眼观东北,意在西南”,则是诗人对佛教“观照”理论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东北”和“西南”分别代表了佛教所倡导的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等理念;而“眼观”则是指佛教徒通过修行来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最后一句“仰山门下却不用遮般茶饭,佛法不怕烂”则是对佛教“度人”思想的赞美。这里的“山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象征着佛教的信仰;而“遮般茶饭”则是指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戒律。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对佛教教义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实践佛教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