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勤拂拭与掀翻,错莫无端认定盘。
点石化为金玉易,劝人除却是非难。
注释:勤快地清理和翻动,错误和无端认定。
点石化为金玉,劝人除却是非难。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僧人在寺庙里打扫卫生的场景,寓意人生的修行过程就像清扫灰尘一样,需要不断地去除掉错误和是非,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和智慧。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是一首很好的佛教诗歌。
时勤拂拭与掀翻,错莫无端认定盘。
点石化为金玉易,劝人除却是非难。
注释:勤快地清理和翻动,错误和无端认定。
点石化为金玉,劝人除却是非难。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僧人在寺庙里打扫卫生的场景,寓意人生的修行过程就像清扫灰尘一样,需要不断地去除掉错误和是非,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和智慧。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是一首很好的佛教诗歌。
智坦西堂请 - 智坦:智慧坦荡。 - 西堂:西方的房间,此处借指智者的居所。 - 请:邀请。 译文: 在智者的西堂里,我们被邀请去聆听大智的洞明之语。 注释: - 智坦:智慧坦荡,形容智慧广博且心胸开阔。 - 西堂:古代书房或学者居住的地方,此处指代一个充满智慧的空间。 - 请:请求、邀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展现了邀请者的智慧和诚意。他们选择在大智的西堂里举行宴会
【注释】: 妙觉圆明,离诸闻见。 妙觉圆明,佛家用语,指佛陀的智慧和觉悟。离诸闻见,指脱离世俗的纷扰和杂念。 才涉安排,云遮日面。 才涉安排,指刚刚接触到事物。云遮日面,比喻事情复杂,不易处理。 若言即此是山僧,三尺竹篦如掣电,好好看方便。 若言即此是山僧,指如果认为我就是山中僧人的话。三尺竹篦如掣电,形容竹子篦子锋利无比,像闪电一样。好好看方便,意为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实质,抓住要害。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邃,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啸岩居士:这是一首诗的作者自指,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湖山影里,水月光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山在水中,水在月中,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3. 似我非我:这表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这种境界来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4. 朦朦胧胧:形容景象的模糊不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5.
诗句解读 昭如长老请:昭示如长老般尊贵。 海印发光,昭然如日:大海中显现出光芒,如同太阳一样明亮。这里用“海印”来比喻佛法的普照和深远。 曾对大元圣主,默说不二法门:曾经在对大元圣主(指释迦牟尼佛)的默念中,讲述了不二法门。这里的“不二法门”指的是佛教中的“无二法门”,即直接了当、不假思索的理解或修行方法。 默而说,说而默:沉默时讲述,讲述时又保持沉默
【注】:这首诗出自《祖堂集》中的《雪峰义存禅师》。 译文: 初禅的人穿着皇赐的袈裟,名声却在江湖中流传。 突然之间,对面出现了他,与先前的相像完全不同。 洁白的眉毛下颔生出来,仔细看去竟有一丈多长,也是按照模子画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义存禅师的形象。诗人以“初禅”为引子,描述了他身披皇赐的袈裟,但名声却传遍江湖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雪峰义存禅师的与众不同。他的眉毛白而长
【注释】 观音:佛教中指观世音菩萨。以耳返观:用耳朵去反听,即反听于内耳。夜涛传别谷之声:夜间听到大海的波涛声传到别山(地名)的山谷中。甘露散垂杨之碧:佛经说,天帝释常散甘露于世间,故云“甘露”。垂杨:杨柳。碧:绿。所返既忘:所返,指返照于外耳;既忘,则无外听之意。观听亦寂:观和听都静默了。夫是之谓救苦慈悲愿力: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大慈大悲愿力。 【赏析】
【注释】 布袋赞:佛教用语,指弥勒菩萨。 一笑生春风:形容笑容满面如春风般温暖。 双瞳湛秋水:形容眼神清澈如同秋天的水波。 日月拄杖头:比喻菩萨像手持的拐杖,象征光明和希望。 乾坤布袋里:比喻宇宙万物都在菩萨的胸怀之中。 弥勒忽然下生:指弥勒佛从天上来降世。 何处寻你:意为在哪里都能找到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布袋和尚的偈语诗。布袋和尚(1054-1128),名怀琏,俗姓周,法号正觉
【注释】 巍巍堂堂:高大威武的样子。 炜炜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佩小释迦悬记,身穿御赐衣黄:指德富藏主的服饰,是小释迦佛的画像挂在腰间,穿着皇帝赐给的衣服,颜色是黄色。 人言有德可富:人们都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可以变得富裕。 自羞伎俩寻常: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手段平常。 萧萧两鬓风霜:形容年老的样子,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译文】 高大威武,光华耀眼, 佩戴着小小的释迦佛像,
【注释】 朝阳赞:古代称颂太阳的诗歌。 破骨董:破碎的玉石,这里指破碎的瓦片。 补一孔了又一孔:用修补过的瓦片。 三竿:日影斜射地面,阳光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长度为三竿之长。 何止七斤重:不止是七斤重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屋漏的五言绝句,作者通过观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屋漏的情景。 首句以“离离披披”写出了屋漏的情景,屋漏时屋瓦破碎,瓦片纷纷落下,犹如破布碎布,一片零乱,给人一种凄凉、悲苦的美感
【注释】 原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即“曹洞宗”。侍者:僧人。上大:指佛教中高僧。今:如今。雪岩:指雪窦寺。礼:礼节、仪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语诗。作者通过禅宗的典故来说明虚名与实利的对立关系。首句“原妙侍者请”表明了诗人对“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的质疑。第二句“虚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指出了虚名的实质,并进一步将虚名交给了原妙侍者去执行。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字一句的格式
利刀拈起白如霜,可惜无端成自伤。 消尽少林三尺雪,古今天地只寻常。 注释: 1. 利刀:锋利的刀,这里比喻锐利的思绪或决断。 2. 白如霜:洁白如霜,形容物体纯净无暇,也比喻事物的纯洁无瑕或人的品质高尚。 3. 可惜:遗憾的意思。此处指惋惜之意,因为利刀虽锋利,却最终伤人,造成遗憾。 4. 无端:无缘无故或没有来由的意思。 5. 自伤:指由于自己的行为或言语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感情。 6. 少林
这首诗的译文是: 玉树琼林,宝殿银阙。 皎洁如芦花,明月清光洒人间。 直钩垂钓,自有金鳞上钩。 地平如掌,依旧七凹八凸。 注释: 1. 玉树琼林:指树木繁茂,色彩斑斓。 2. 宝阶银阙:指台阶和宫殿都闪烁着金银的光芒。 3. 皓若芦花:形容洁白如同芦花一般。 4. 恍然明月:形容明亮如月。 5. 直钩垂钓:比喻用真诚的态度去等待机会,就像钓鱼一样耐心等待。 6. 自有金鳞上钩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偈颂,共七十二首。其中第二首的注释如下: 西来:从东方来的。 十万路:指通往西方的道路有很多条。 迢迢:远而长的样子。 智鉴:智慧的镜子,这里用来比喻明君。 当轩:对着窗户。 影莫逃:影子不会逃避。 四海浪平龙睡稳:海水平静如镜,龙在沉睡,一切都显得宁静和谐。 九霄云净鹤飞高:天空中的彩云消散,一只仙鹤展翅高飞。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译文】 三界中只有心,万法之中只有识。 就像抛下剑在空中挥动一样,不要论及它快还是慢。 真理不遮掩虚假,曲折不隐藏正直。 【注释】 偈颂七十二首:唐代僧人玄奘所编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记载的佛语、菩萨语、善神语、梵天语、人语、龙王语等共七十二部,称为“七十二应”。后人将之称为“偈”,所以叫偈颂。 其六:这是《大般若经》中的一段偈颂。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三界是佛教中所说的色界、无色界和欲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涓涓、仙家、烂。 【答案】 两岸桃花红欲然, 洞中流出自涓涓。 仙家不曾论春夏, 石烂松枯是一年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偈颂七十二首 其八 - 堂堂日用妙无痕,才涉纤毫即是尘。 - 照水银蟾沉夜魄,恋花香蝶醉芳魂。 译文: - 太阳升起,照亮世界万物,但太阳本身却无法察觉它的存在,就像它没有痕迹一样。当它接触到细微的事物时,就会留下痕迹,这就是“尘埃”。 - 它像一面镜子照在水面上,把月亮的影子映照在水中,让月亮也感到羞愧。它又像一朵花,吸引着蝴蝶前来,使它们陶醉其中,忘了回家。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