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蒙未判绝疏亲,毕竟难将事理分。
夜半正明还不露,金刚脑后铁昆崙。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洪蒙未开时,我们都是疏远的亲人,但终究难以把复杂的事理分开。
光明并不显露,就像金刚脑后的那个铁昆仑一样。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性复杂、难以理解的思考。
洪蒙未判绝疏亲,毕竟难将事理分。
夜半正明还不露,金刚脑后铁昆崙。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洪蒙未开时,我们都是疏远的亲人,但终究难以把复杂的事理分开。
光明并不显露,就像金刚脑后的那个铁昆仑一样。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性复杂、难以理解的思考。
智坦西堂请 - 智坦:智慧坦荡。 - 西堂:西方的房间,此处借指智者的居所。 - 请:邀请。 译文: 在智者的西堂里,我们被邀请去聆听大智的洞明之语。 注释: - 智坦:智慧坦荡,形容智慧广博且心胸开阔。 - 西堂:古代书房或学者居住的地方,此处指代一个充满智慧的空间。 - 请:请求、邀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展现了邀请者的智慧和诚意。他们选择在大智的西堂里举行宴会
【注释】: 妙觉圆明,离诸闻见。 妙觉圆明,佛家用语,指佛陀的智慧和觉悟。离诸闻见,指脱离世俗的纷扰和杂念。 才涉安排,云遮日面。 才涉安排,指刚刚接触到事物。云遮日面,比喻事情复杂,不易处理。 若言即此是山僧,三尺竹篦如掣电,好好看方便。 若言即此是山僧,指如果认为我就是山中僧人的话。三尺竹篦如掣电,形容竹子篦子锋利无比,像闪电一样。好好看方便,意为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实质,抓住要害。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邃,充满了哲理和禅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啸岩居士:这是一首诗的作者自指,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湖山影里,水月光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山在水中,水在月中,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 3. 似我非我:这表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这种境界来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4. 朦朦胧胧:形容景象的模糊不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5.
诗句解读 昭如长老请:昭示如长老般尊贵。 海印发光,昭然如日:大海中显现出光芒,如同太阳一样明亮。这里用“海印”来比喻佛法的普照和深远。 曾对大元圣主,默说不二法门:曾经在对大元圣主(指释迦牟尼佛)的默念中,讲述了不二法门。这里的“不二法门”指的是佛教中的“无二法门”,即直接了当、不假思索的理解或修行方法。 默而说,说而默:沉默时讲述,讲述时又保持沉默
【注】:这首诗出自《祖堂集》中的《雪峰义存禅师》。 译文: 初禅的人穿着皇赐的袈裟,名声却在江湖中流传。 突然之间,对面出现了他,与先前的相像完全不同。 洁白的眉毛下颔生出来,仔细看去竟有一丈多长,也是按照模子画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峰义存禅师的形象。诗人以“初禅”为引子,描述了他身披皇赐的袈裟,但名声却传遍江湖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雪峰义存禅师的与众不同。他的眉毛白而长
【注释】 观音:佛教中指观世音菩萨。以耳返观:用耳朵去反听,即反听于内耳。夜涛传别谷之声:夜间听到大海的波涛声传到别山(地名)的山谷中。甘露散垂杨之碧:佛经说,天帝释常散甘露于世间,故云“甘露”。垂杨:杨柳。碧:绿。所返既忘:所返,指返照于外耳;既忘,则无外听之意。观听亦寂:观和听都静默了。夫是之谓救苦慈悲愿力: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大慈大悲愿力。 【赏析】
【注释】 布袋赞:佛教用语,指弥勒菩萨。 一笑生春风:形容笑容满面如春风般温暖。 双瞳湛秋水:形容眼神清澈如同秋天的水波。 日月拄杖头:比喻菩萨像手持的拐杖,象征光明和希望。 乾坤布袋里:比喻宇宙万物都在菩萨的胸怀之中。 弥勒忽然下生:指弥勒佛从天上来降世。 何处寻你:意为在哪里都能找到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布袋和尚的偈语诗。布袋和尚(1054-1128),名怀琏,俗姓周,法号正觉
【注释】 巍巍堂堂:高大威武的样子。 炜炜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佩小释迦悬记,身穿御赐衣黄:指德富藏主的服饰,是小释迦佛的画像挂在腰间,穿着皇帝赐给的衣服,颜色是黄色。 人言有德可富:人们都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就可以变得富裕。 自羞伎俩寻常: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手段平常。 萧萧两鬓风霜:形容年老的样子,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了。 【译文】 高大威武,光华耀眼, 佩戴着小小的释迦佛像,
【注释】 朝阳赞:古代称颂太阳的诗歌。 破骨董:破碎的玉石,这里指破碎的瓦片。 补一孔了又一孔:用修补过的瓦片。 三竿:日影斜射地面,阳光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长度为三竿之长。 何止七斤重:不止是七斤重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屋漏的五言绝句,作者通过观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屋漏的情景。 首句以“离离披披”写出了屋漏的情景,屋漏时屋瓦破碎,瓦片纷纷落下,犹如破布碎布,一片零乱,给人一种凄凉、悲苦的美感
【注释】 原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即“曹洞宗”。侍者:僧人。上大:指佛教中高僧。今:如今。雪岩:指雪窦寺。礼:礼节、仪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语诗。作者通过禅宗的典故来说明虚名与实利的对立关系。首句“原妙侍者请”表明了诗人对“上大今已无人”、“雪岩可知礼也”的质疑。第二句“虚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指出了虚名的实质,并进一步将虚名交给了原妙侍者去执行。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字一句的格式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颂诗。七十二首,指佛经中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载七十二品偈颂。其五十,这是一首七律,以“亭亭雪,没青松”二句为题。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没,掩没。青松:古松。杳杳:深远貌,这里指高远幽静的云。藏:隐伏。白鸟:白色的野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大自然景色的七律,写景细腻生动,富有画意。诗人以“亭亭雪”喻松,以“杳杳云”喻山,用“没青松”、“藏白鸟”来描绘云山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结构。 第1句: - 树头金果:字面意思是树上挂着金色的果实,比喻珍贵、稀有之物。 - 铁团栾:形容非常结实、紧密的状态,可能指果实的坚硬或者珍贵程度极高。 - 千圣犹难着眼看:表示即便是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也难以看清或理解这金果的真相。 第2句: - 莫谓临机曾掇退:意味着在关键时刻,不要轻易放弃或退缩。 - 当阳托出已和盘:表示事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
偈颂七十二首 其四十八 平常闲坐与闲行,岭上无心云片生。 照镜俱亡人不立,依前日午打三更。 诗词注释 - 平常闲坐与闲行: 描述一种平静无事的生活状态,悠闲地坐着或走动。 - 岭上无心云片生: 形容在高山之巅,云彩自然生成,不受人为影响。 - 照镜俱亡人不立: 镜子中的影像消逝后,人的存在也随之消失。 - 依前日午打三更: 指的是按照日常的时间安排,每天在中午之前就已经开始打三更的鼓声
【注释】 重重:形容山多。步不曾移(yí)到:走也走不到。九峰:指九峰山,在江西九江市南面,庐山的一部分,主峰海拔1753米,为江西省第一高峰。若还:如若。言不易:即言难行。主人: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诗的前三句写山高路远,难以登临;后两句写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到达目的地。全诗以“云重重、水重重”为题,既突出了山的高峻,又表现了水的深广,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
【诗句释义】 石女:传说中石所生的鬼女。高歌:大声歌唱。木人:即木偶,木头做成的人。妙用:神奇的用处。纵横:指随意变化。无不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蹉过:错过。 【译文】 鬼女在月光下高声唱歌,她的歌声美妙得可以随意变化,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到的。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鬼女高歌的奇景,表现了鬼女歌声之高超,也表现了诗人对于鬼女的赞叹之情。 诗一开头就以“石女”二字点题,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白玉阶前,金凤展翅轻舞;黄金殿上,玉鸡报晓鸣唱。 诗句释义如下: 1. 白玉阶前 - “白玉”指珍贵的白色玉石,常用来象征纯洁与高贵。“阶”通常指建筑中的台阶,这里特指宫殿内的阶梯。“前”指的是台阶的前方位置,即诗人所在的地方或视角所及之处。 2. 金凤舞 - “金凤”是金色的凤凰,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尊贵。“舞”表示动作,此处形容金凤展开翅膀飞翔。 3. 黄金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