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葛乌纱松径遥,溪声激激雨萧萧。
乐山乐水自仁智,争利争名渠市朝。
今日不须沽酒引,他年岂待作诗招。
悬知三十六峰下,祗么相寻共寂寥。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嵩少山时所作,以赠与吕无求为题。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首句“白葛乌纱松径遥”:描述的是嵩山上的景色和环境,白葛是一种植物,常用于制作衣料,这里用来比喻衣服的颜色。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用以形容官员的形象。松径,指曲折的小径,远行于此可以感受到山间的宁静和深远。
  • 第二句“溪声激激雨萧萧”:描绘了雨中嵩山的景象,溪水的声音清脆,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 第三句“乐山乐水自仁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名利地位的追求,认为只有仁爱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
  • 第四句“争利争名渠市朝”:描述了社会中人们为了利益和名誉而不择手段的现象,如同商人在市场上争夺商品一样,这里的“渠市”可能是指集市或者市场,用来比喻人们为了利益而相互竞争。
  • 第五句“今日不须沽酒引”: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的态度,他认为今天没有必要去购买酒杯和美酒来招待客人,因为已经有足够的美景和乐趣。
  • 第六句“他年岂待作诗招”:预言未来不需要用诗歌来吸引他人来访,因为已经有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和机会。
  • 第七句“悬知三十六峰下”:暗示诗人已经知道了要去的目的地,即三十六峰下,这是指嵩山的一个著名景点。
  • 最后一句“祗么相寻共寂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旅行的期待,希望能够与朋友共同探索这个美丽的山林,享受那份寂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地位淡泊的心境,以及对于友情和旅行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