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梢展尽玉玲珑,细叶斜枝翠几重。
何必敲开损高节,此君元自有清风。
【注释】长老:诗人自称;竹枝,即《湘灵鼓瑟》,乐府诗名。此为作者的自度曲。敲去:去掉枝叶。玉玲珑:形容竹子挺拔高耸。细叶:指竹叶细小。斜枝翠几重:指竹叶斜展如同翠绿重叠的屏风。何必:何事,为何要。损:减损,损害。元:原本。清风:高雅、清正之风。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咏物兼抒怀的作品。首句写竹之形,次句写竹之质,三句写竹之情。前两句描写竹的高节,后一句抒发对竹的喜爱和向往。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寒梢展尽玉玲珑,细叶斜枝翠几重。
何必敲开损高节,此君元自有清风。
【注释】长老:诗人自称;竹枝,即《湘灵鼓瑟》,乐府诗名。此为作者的自度曲。敲去:去掉枝叶。玉玲珑:形容竹子挺拔高耸。细叶:指竹叶细小。斜枝翠几重:指竹叶斜展如同翠绿重叠的屏风。何必:何事,为何要。损:减损,损害。元:原本。清风:高雅、清正之风。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咏物兼抒怀的作品。首句写竹之形,次句写竹之质,三句写竹之情。前两句描写竹的高节,后一句抒发对竹的喜爱和向往。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我思古丈夫,出处各有意。上焉不作名,下亦岂为利。 进退周旋间,万世作凡例。吁嗟古人远,中夜辄三起。 老来得贤侯,气象无乃是。少年自挺立,学问造严秘。 笔端挟风雨,麈尾揠根柢。问之为谁欤?盛德有苗裔。 广陵之外孙,右司公之子。内师孟母贤,外交天下士。 渐磨薰蒸到,成此不凡器。年来贰襄阳,岂为山水计? 政以承母心,欲觐淮源隧。淮源日夜流,墓木已拱矣。 母来拜墓门,满下平生泪。回头语儿孙
解析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佛米赞:诗题,可能是对这首诗的赞美或是作者的自述。 2. 时平主圣,万国自靖:描述了一个和平、英明的时代,使各国自然安定。这里的“时平”指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而“主圣”则是指君主英明,能够治理国家。 3. 不杀而成,不征而正: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和平与正义。这里的“不杀”和“不征”都是比喻,意味着无需使用武力和战争也能达到目的。 4
【注释】 变化密移(变易、转移)何太急,刹那念念一呼吸。意谓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变化的速度太快了,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八万四千方便门(修行法门),且道何门不可入。意思是说:有八万四千种方便法门,你问我哪一个不可进入呢? 人不入,晓来微雨芭蕉湿。(“入”读作“悟”。)入不入,晓来微雨芭蕉湿。意思是说:悟不透这些方便法门,到了早上就看到外面细雨淋湿了芭蕉。 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
诗句解析 1 望鸡天人供,韵出芝菌表。:这里指的是望鸡寺,是道教圣地之一,其供奉的神仙和宝物皆出自芝菌之上。 2. 炎蒸夜过雨,裂地出清晓。:炎蒸指的是炎热的天气,夜晚通过雨水可以降温,清晨时分大地被阳光晒热,呈现出清新的景色。 3. 根株树玉雪,顶𩕳翚青缥。:描述了一种植物,它的根部像玉石一般洁白,而顶部则像是孔雀羽毛的颜色,呈现出青色或紫色。 4. 羽衣散皋原,鸿雁集蘋蓼。
诗句释义 1 禅流笔墨戏:描述僧人以笔作画,如同禅宗中的修行般随意自在。 2. 譬如世佳人:将文人比作世间的美丽女子,强调其外表的吸引力。 3. 不必须倾国:意味着文才或学识并不一定要像古代四大美女那样倾倒世人。 4. 我行百城时:诗人走遍了许多地方,用“不暖席”来形容自己的行为简朴,没有奢侈浪费。 5. 默求支许流:默默寻求支许(支许,即支离破碎之意,这里指诗歌中自然流露的意境)之流。 6.
注释: 未明心地法华转,心地明时转法华。 老子年来浑不会,野梅开过竹横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应上人作法华佛事后,求颂作的短偈。诗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法华经中的“未明心地法华转,心地明时转法华”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他感叹自己多年来对佛教的理解都不够深入,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然而,在此刻,他突然明白了,这是因为他的心地还未明澈。当他的心地明了,就能明白佛法,就能理解法华经中的道理了。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的诗,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和修行的看法。 诗句解释: -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 “往者”指的是过去的时光,“少年日”指的是年轻时的日子。 - “所慕韩伯休”是说那时最向往的是像韩愈这样的文人雅士。 -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 “涉世”意味着经历世事,“百难”指遇到许多困难。 - “得交多胜流”是指结交的朋友大多是有才学的。 -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
【注释】 ①周:指南唐诗人周朴。②老农:农民。③相劳苦:互相帮助。④穑事:农业劳动,耕种收获之事。⑤迩来:近来。⑥邻酒熟:邻居家酒熟了,即邻里之间相互请客喝酒。⑦达旦:直到天亮。⑧瓦缶:陶器。⑨捋肘发屡叹:捋起袖子,多次叹气。⑩牟麦焦:庄稼被旱灾烤焦了。⑪雨惧禾黍烂:害怕雨水太多淹坏了庄稼。⑫和(huo)时:指风调雨顺的时期。⑬了:完了。⑭倘非值时和:如果不是遇到天时。⑮未易:不容易
注释:我悠闲地携带着经书,靠在松树上站立,请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山中与来客相问的诗。首句“闲”字点明作者悠闲自在、不慌不忙的状态;二句“携经卷”表明他手拿佛经,可能是去寺庙里拜佛;三句“倚松立”,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四句“试问客从何处来”,表现出诗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远方来客的欢迎和尊敬。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
【注释】: 谢人送石菖蒲:诗人收到别人赠送的石菖蒲,并写下这首诗。 我有随身万斛泉:我拥有随身携带的一壶泉水。 解令平地涌溅溅:这壶泉水能让地面水花四溅,犹如泉水从天而降。 寸:形容细小。 菖蒲(jiāng pú):一种香草名。 十二节:指菖蒲每节都有分枝,像十二节的竹子。 谢师连石:谢师即谢灵运,是东晋著名诗人、山水诗人,因好游山玩水而闻名。“连石”指他为谢灵运所送。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松下柴门闭绿苔”的意思是:松下的柴门紧闭着长满青苔的院墙。这一句是实写,交代了诗人闭门静居的原因;“只有胡蝶双飞来”的意思是:只有蝴蝶双双飞舞而来;这一句是虚写,烘托出诗人闭门静居时的闲适心情。“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的意思是
【释义】 我的文章技艺并不高,富贵荣华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微不足道。和尚一生用一把禅杖行走,从来没有使用护身符的习惯。 【注释】 1. 文章:指写诗作文。 2. 小技:指文才和武艺。 3. 何须:何必。 4. 浮云: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5. 衲子:僧人自称。 6. 拄杖:佛教徒手执木杖行步,故称。 7. 从来不用护身符:禅宗认为,佛性本自具足,不需要外物来护佑。 【赏析】 这首诗通过送别上人的场面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句推敲。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描写宗子盘车图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晚年的感慨之情。 “跌宕平生万里程”,诗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生走过的路,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盘车一展老心惊”,诗人用盘车这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盘车需要用力,而老人已经年迈,所以会感到惊讶。 “溪昏树暗牛争力”,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1) 汉上:指汉水之滨。示众:向群众示威或显示。此指作者被贬汉中,在汉水中岸示众。纷纷:众多貌。不自由:不得自由,不得舒展。往来:指凫雁在空中飞翔。长为稻粱谋:长年为稻粱(谷物)而奔走操劳。“稻粱”是古代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此句说,凫雁不能高飞,只能在地面低空盘旋飞翔,终日为稻粱而忙碌。 (2) 辽天鹤:辽天,指辽地的天空,即北方天空
【注释】 眠石:躺在石头上休息。 草木无情亦自闲:草木没有情感,却自在地生长。 挽石枕头眠落叶:用石头做枕头,躺卧在落叶之上。 更无魂梦到人间:再也没有魂魄的梦境进入人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中的生活。他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清静、自由的生活。他没有情感,也没有魂魄的梦境,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这种生活虽然孤独,但却充满了宁静和满足。诗人通过描绘这位隐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