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飞红雨,园林一望空。
寂寥春去路,狼籍晓来风。
乱影斜阳里,馀香流水中。
可怜衰谢日,不与乍开同。
落花
【注解】飞红雨:落花飘零,如雨一般。狼籍:杂乱。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残花落的诗。诗中描写了落花纷飞、落花满地、落花随风而去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和惋惜之情。全诗以“落花”为题,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树底飞红雨,园林一望空。
寂寥春去路,狼籍晓来风。
乱影斜阳里,馀香流水中。
可怜衰谢日,不与乍开同。
落花
【注解】飞红雨:落花飘零,如雨一般。狼籍:杂乱。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残花落的诗。诗中描写了落花纷飞、落花满地、落花随风而去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和惋惜之情。全诗以“落花”为题,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展开此卷便开颜,十老诗无一字閒。 多少工夫难及处,几年吟得到其间。 诗句解析 1. “展开此卷便开颜”: - 意义:意味着一旦看到诗稿,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以及阅读后的心情变化。 2. “十老诗无一字閒”: - 意义:强调这首诗的内容充实、没有空白或冗余的部分。 - 情感表达:表明诗人对诗歌内容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3.
【注释】 诗债: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所形成的情感。 白头:指年老。耸吟肩:形容白发苍苍的老者仍勤于作诗。 如何黑发人先死,地下修文爱少年:作者感叹,如果自己能活到老年,就会像杜甫一样,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赏析】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生命有限的认识。首句“诗债”即指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情感负担,他深知自己的作品是时代的见证,因此无法摆脱这种责任
【注释】: 1. 异乡飘泊暂归来,独上芜城望一回。 - 异乡飘泊:指长期在外漂泊。 - 芜城:即今江苏扬州市古名。 - 独上:独自登上。 - 回:一、回顾;二、旋转,这里指环顾四周。 2. 三十年前人已往,楼台不是旧楼台。 - 三十年前:三十年之前,意指过去的三十年。 - 人已往:人们已经离开。 - 楼台:古代建筑的台基和楼层,泛指高楼大厦。 - 不是旧楼台
【注释】 杂兴:即《田家词》,写农民的劳动生活。弹丸弩矢取飞禽,射鸟时用弹丸或弩矢。端亲:指侍奉双亲。望远林:望见远方树木。百发少曾能一中,百发百中,意谓百发百中。可怜轻动杀生心,可惜轻易地动了杀生的念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射猎的乐趣与对生命的珍重的矛盾心情。首句写打猎,次句写狩猎后归来,三、四句写打猎时的心境。 前两句是说打猎,“弹丸”是指弹弓,“弩矢”指弩
我于推步亦留心,造化无逾碧玉经。 翻译: 我对于天文学也颇有研究,大自然的奥秘无人能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注释: 何日酒星离命度,且教老眼几时醒。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深敬畏,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执着
【注释】 雅:指正统的、高雅的。造物:造化,自然。嗔:怒。淹屈:受屈。一脉:一宗,一派。得名:得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物抒怀。首联写诗人对“雅道”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也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第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写自己的感慨。“雅道终为造物嗔,不教淹屈定教贫”,意思是说: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左右的,不会为贫富所左右的,而那些平庸的东西
【解析】 此题为鉴赏题,要求考生对所选古诗进行赏析。首先要指出本首诗的体裁是七绝;然后要分析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最后还要指出本题的解答要点。 【答案】 (1)“自古兴衰皆有数”一句,点明题旨,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之情。 (2)“移来旧碣作新碑”一句,写诗人将原来已磨去的石碑移走,而用新的石碑取而代之。这里既指字面上的更换,也暗含了人事的变化。 (3)“少年会见重磨日”一句
过冷泉亭 绿影浮阴玉一渊,吟翁同立石阑边。池中石与诗中字,知是几年磨得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冷泉亭。诗人顾逢以“过冷泉亭”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绿影浮阴玉一渊:绿影浮动在寒冷的泉水中,如同玉石般清澈。这里的“绿影”指的是冷泉亭周围的树木和植被
【注释】曲院:即曲江,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北山老子:指杜审言。老子:对人谦称自己的姓。破屋斜:指杜审言晚年的住所。 【赏析】此诗是杜甫晚年怀念好友杜审言而作。杜甫在长安时曾与杜审言同游曲江,并有《曲江对雨》诗,后杜被贬,两人天各一方。杜甫晚年流寓成都草堂,偶至曲江一带,触景生情,遂作此诗。 首句“曲江犹存”点明题意。诗人首先来到友人故居,发现曲江尚有遗迹。“犹存”,即“尚存”,犹有其地
【注释】檐:屋檐。啾啾:鸟鸣声。无歇时:不停息。衔:用嘴接住食物喂给小鸡、小鸟。子母:指雏鸟和老鸟儿。东西:这里指飞向不同的方向。 译文: 在屋檐下,小雀们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它们几次衔来食物,喂给正在孵化的小鸡或小鸟。等到它们长出丰满的羽毛,就各自飞向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麻雀哺育小麻雀、自己又去觅食的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麻雀的勤劳精神。 首句“檐雀啾啾无歇时”
老桂 分得蟾宫种,凡葩岂足论。 古香吹不尽,生意至今存。 秋晚花三色,年深树半根。 更无攀折日,此恨向谁言。 注释: 1. 分得蟾宫种:传说中,月亮中有桂树。 2. 凡葩岂足论:普通的花朵怎么能和月中的桂花相提并论呢? 3. 古香吹不尽:桂花的香气浓郁,仿佛永远不会消失。 4. 生意至今存:虽然岁月流逝,但桂花的生机依然存在。 5. 秋晚花三色:秋天晚上,桂花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种颜色。 6
谢徐容斋见访 问病来车马,穷檐非所宜。 拘挛眠枕席,扶策唤妻儿。 鹊信今朝报,灯花昨夜知。 从前潘阆巷,无此宠荣时。 注释: 1. 问病来车马:指诗人因为疾病而不得不用车马前来拜访。 2. 穷檐非所宜:意指在贫瘠的屋檐下不合适居住。 3. 拘挛眠枕席:形容病重,身体虚弱,无法起身,只能躺在床上。 4. 扶策唤妻儿:用拐杖支撑身体,呼唤妻子和孩子。 5. 鹊信今朝报:指喜鹊今天报信,可能是好消息
诗句原文: 潘阆祠前在,天教得此邻。 百年传盛事,一巷两诗人。 老境羞磻水,高风想富春。 但教樽有酒,不必更言贫。 注释翻译: - 潘阆祠:指纪念古代诗人潘阆的祠堂。 - 天教得此邻:上天让这个地方与诗人相邻,意味着得到了某种特殊的缘分或机遇。 - 百年传盛事:指某件重要的事件或成就,历经百年仍被传颂。 - 一巷两诗人:形容一个小巷中居住着两位才子,突显文人墨客聚居的氛围。 - 老境羞磻水
【解析】 1. “落梅”即《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重点词:俏、笑)此为一首咏物词,作者借梅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与忧虑。 2. “孤”“受”“莫叹”“曾”“留”“恋”“看取”是全句的重点字词,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理解其含义。 3.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译文】 秋天的树林中,在霜后的红叶,恰似染过的一般。 经过风雨的洗礼,亭台边的几棵树只剩下空枝。 纷乱飘洒的叶子落在了窗纸上,流到了水沟中。 等到春风吹来的时候,浓阴之下万树繁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季节的变迁,以秋风为引,通过对落叶、树木、天气变化的描述,反映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1. 秋林霜后红:这句诗描述了秋季的景象,林中的树木在霜后呈现出红色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西瓜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西瓜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口感等各方面的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西瓜的喜爱之情。 首句“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描绘了西瓜的生长环境以及其外形特点。“淮乡”指的是中国江苏省淮河流域,这里盛产西瓜。而“天然碧玉团”则形容西瓜外表光滑如碧玉,圆润饱满,如同一个完美的圆球。 第二句“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则是对西瓜切开后的状态进行了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