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镛备乐,茧栗陈牲。
乃迎芳俎,以荐高明。
【注释】奉:献。俎(zǔ):古代一种祭祀时盛牲体或祭品的礼器。
《丰安》:乐章名,汉魏时期用于郊祀。
茧栗: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谷物。
乃、以:都译为“于是”。
芳俎:指祭祀用的牲俎。
高明:高远明亮之处。这里指天。
赏析:
《建隆郊祀八首》是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是作者于开宝六年(975)在宋太祖建隆年间,因谏议大夫李处耘被贬而作的。这组诗共四篇,其中第四首描写了皇帝郊祀时的盛况和隆重的气氛。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笙镛备乐,茧栗陈牲。乃迎芳俎,以荐高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笙(shēng)、镛(yōng):都是乐器。笙是一种竹制乐器,形状像箫,用竹子制作。镛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备乐:准备乐器演奏乐曲。茧栗: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谷物。陈牲:指祭祀用的牲体。乃迎芳俎:于是迎接芳香的祭牲。
以:译为“于是”,表示时间顺序。荐:指祭祀用的祭品。高明:高远明亮之地。这里指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郊祀时的盛况和隆重的气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宗教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