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神乎天,阳嘘而生。
日月星辰,皆乾之精。
肆求厥类,与阳俱升。
视燎于坛,展也大成。

《乾安》是一首描绘皇帝郊祀天地的诗歌,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宁宗郊祀二十九首:这是对宁宗皇帝进行郊祀活动的记录。郊祀是一种古代的仪式,用于祈求神灵保佑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2. 诣望燎位用《乾安》:这是说在祭祀时,人们会前往指定的地点,在那里焚烧祭品,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这里提到的“燎位”,是指焚烧祭品的特定位置。
  3. 莫神乎天:这句话表达了对天的崇敬之情。在古代哲学中,天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最高的存在。因此,对于天,人们充满了敬畏之心。
  4. 阳嘘而生:这里的“阳”指的是阳气,而“嘘”则是一个动词,表示吹气、吐气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的温暖和生命力使得大地生机盎然。
  5. 日月星辰,皆乾之精:这句话强调了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日月星辰,是自然界中的四大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6. 肆求厥类,与阳俱升: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祭祀时,会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国家,与阳光一同上升,获得神灵的庇佑。
  7. 视燎于坛,展也大成:这句话意味着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仔细观察火光的形状和变化,以此来判断祭祀是否成功。如果火焰明亮、稳定,则说明祭祀已经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8. 译文:宁宗皇帝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郊祀活动,他亲自前往指定的地方,向天地神灵展示自己的虔诚之心。他向天空致敬,感谢阳光带来的温暖和生命力量;他仰望星空,希望从星象中寻找到指引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智慧。他在祭祀中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国家,与阳光一同上升,获得神灵的庇护。最后,他仔细观察火苗的形状和变化,以此来检验祭祀是否成功。如果火焰明亮而稳定,那就说明祭祀已经得到了圆满的结果,神灵已经接受了他的诚意和祈求。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皇帝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尊重自然、顺应天道、追求和谐。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