畟畟良耜,我田既臧。
土膏其动,春日载阳。
执事有恪,于此中邦。
农夫之庆,栖亩馀粮。

【注释】

畟畟:锄翻土块。良耜:好的农具。我田既臧:我的田地已经耕种好了。

土膏:泥土松软,适宜于耕种。载阳:阳光明媚。执事有恪:官员们勤勉尽责。

中邦:指国家或朝廷。栖亩:在田野里休息。馀粮:多余的粮食。

【译文】

锄耕翻动泥土块,我的田地已经耕种好。

土壤松软,阳光明媚,是春日播种的好时机。

官员们勤勉尽责,治理国家在这里。

农夫的丰收喜悦,在田野里休息,吃上多余的粮食。

【赏析】

《亲耕》原为周代天子亲自耕种籍田之礼制。《周礼》曰:“以尝麦。”郑玄注:“藉田者,先时种五谷于田间,以劝农功。”此诗即写天子躬耕藉田之仪。“群官耕藉”句,写百官率众参与。

首二句写籍田。“畟畟”,锄土声;“良耜”,农具名,犁的一种。“我田既臧”,谓我的田地已耕作得宜,“臧”,善也。此言天子亲耕,其地即藉田,所耕之地为王田,不须纳税。以下三句写藉田后之事。“土膏其动”,“膏”,肥沃之土;此言藉田后,土肥力足,利于耕种,故言“其动”。又此言藉田之后,天气亦佳。“春日载阳”,谓春天阳气渐升,阳光普照大地。“执事有恪”、“于此中邦”,谓百官勤勉尽责,治理国家于此。此言藉田后,群臣各司其职,国家大治。

末二句写农人庆贺收成。“农夫之庆”,指农人庆祝收获;“栖亩”,指农人在田头歇息。此言藉田后,农人辛勤劳作,终于有收获了,所以能在田头安息,享受余粮了。

此篇是天子躬耕藉田之礼,但诗中并未直接描写藉田仪式的具体过程,而是从藉田后的整个景象来表现天子躬耕的意义。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充分表达了天子躬耕藉田这一重要礼仪的政治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