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堂堂,其道如天。
清明之象,应物而然。
时维上丁,备物荐诚。
维新礼典,乐谐中声。
【注释】
巍巍堂堂:高大雄伟的样子。
其道如天:它的道理就像天一样。
清明之象:明朗、清新的气象。
应物而然:顺应万物自然的变化。
上丁:古代指农历每月的第七日,即岁末的最后一个日子。
备物荐诚:准备供品表达诚意。
维新礼典:维护新的礼仪典章。
乐谐中声:音乐合于中和之声。
【赏析】
此诗为《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之一。这首诗是写释奠礼的程序,先写迎神,后写祭祀。“大猷”以下四句写迎神。“巍巍”,高大雄伟的样子。“其”,代词。“道如天”,道理就像天一样。“清明”二句是说,这种道理清明明净,能顺应万物自然的变化。“维”是语助词。“上丁”,古代指农历每月的第七日,即岁未的最后一个日子。“备物”,准备供品。“荐诚”,表达诚挚的敬意。“维新”,维护新的。“礼典”是礼仪典章制度,“乐”是音律。“谐”是合于的意思。“中声”,中和的声音。这二句写祭祀,说明在举行祭祀时,要遵循新制定的礼仪典章制度,使音律与中和的声音相合,表示虔诚敬仰之意。
这首诗是写释奠礼的程序,先写迎神,后写祭祀。“大猷”以下四句写迎神。“巍巍”,高大雄伟的样子。“其道”,它的道理就像天一样。“清明”二句是说,这种道理清明明净,能顺应万物自然的变化。“维”是语助词。“上丁”,古代指农历每月的第七日,即岁末的最后一个日子。“备物”,准备供品。“荐诚”,表达诚挚的敬意。“维新”,维护新的。“礼典”,“乐”是音律。“谐”是合于的意思。“中声”,中和的声音。这二句写祭祀,说明在举行祭祀时,要遵循新制定的礼仪典章制度,使音律与中和的声音相合,表示虔诚敬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