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母之圣,放勋为子。
同心协谋,柔远能迩。
以德康俗,以文兴治。
斯焉象功,罔不昭济。

【注释】

尧: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放勋。

圣:指尧的母亲。

柔远能迩:即安抚远处、亲近近处。

以德康俗:用道德来使民众安定。

文:这里泛指文化教育。

焉象功:即效法尧舜的功业。

罔不昭济:没有不昭著和成功的。

【赏析】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为宋英宗时章献明肃皇后刘某所作。这首诗歌颂唐尧时代圣母唐尧之贤德,赞扬其“以德安民”的政绩,并表示自己愿效仿唐尧,为国为民造福。全诗共五句,第一句写圣母之德,第二句赞圣母之仁,第三句颂圣母之功,最后一句表愿仿圣之意。

首句“尧母之圣”,是说唐尧的母亲(即帝喾)十分圣明。这是从母亲方面来颂扬帝尧的。第二句“放勋为子”,“放勋”是帝尧的字,“为子”则是对帝尧的称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唐尧的母亲十分圣明,所以帝尧才成为圣明的君主。这两句是总述,下面再具体加以申说。

三、四两句是颂扬唐尧的圣德和仁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与百姓同心协力,安抚远方,亲近近邻。”“德”在这里指的是政治上的宽厚仁爱。“文”在这里指的是文化教育。“以德康俗”,就是用政治上的宽厚仁爱来安定人民;“以文兴治”,就是以文化教育来治理国家。《孟子·离娄上》云:“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意思是说,圣人要通过政治上的宽厚仁爱和文化建设来治理国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唐尧正是这样一位以德化民,又以文教来治理国家的圣明君主。“斯焉象功”,就是说唐尧所树立的功德,无不昭著和成功。这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面所说的“以德安民”和“以文兴治”来说,说明唐尧的这些功德都是像尧一样效法尧舜而得到的。“罔不昭济”,就是无一不昭着成功的意思。

末两句是作者自谦之言,表示自己虽然不敢与尧比肩,但愿意效法尧舜,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没有哪一个不是昭著和成功呢?”这两句话是全诗的总纲,以下各句都是围绕它来写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