翚珩焕采,趋节风韶。
陟降墄陛,奉将英瑶。
辟道承薰,嫔仪扬翘。
是敬是祗,德音孔昭。
【注释】
翚(huī):古代帝王车驾前后所饰的五彩羽毛,即雉鸡。
珩(háng ):古代帝王所佩玉器,用七玉为之,形如半圭而长,上端微缺。
焕(huàn)采:光彩焕发。
陟降墄陛(zhí jiē bì ):登升、下降台阶。墄陛,台阶。
英瑶:美玉。
辟道承薰(bì dào chéng xūn ):在道路上引导芳香。
嫔仪扬翘(pín yí yáng qiáo): 在仪式中仪态优美。
是敬是祗(zhǐ),德音孔昭:既恭敬又虔诚,美好的德行非常显著。
【赏析】
这是一首颂圣诗。庆元二年(1196),宋孝宗赵昚举行册立皇后之礼,诗人王十朋奉诏撰文进献《庆元二年皇后册宝十三首》,此为第七首。
首联“翚(huī)珩(háng)焕采,趋节风韶”,以华美的羽饰、飘逸的色彩起兴,形容皇后的仪容和服饰;“趋节风韶”则赞美了皇后的举止优雅,仪态大方,如同春风拂面一般使人赏心悦目。
颔联“陟降墄陛,奉将英瑶”,描述皇后在殿堂上的庄严形象,她步步登高,举止庄重而优雅,宛如捧着珍贵的美玉,彰显着皇后的尊贵身份。
颈联“辟道承薰,嫔仪扬翘”,描绘了皇后在礼仪场合中的风采;她引领着众人,如同香气四溢的花木,令人陶醉;她的仪态优雅,宛如盛开的花朵,令人赞叹不已。
尾联“是敬是祗,德音孔昭”,总结了全诗的主题:皇后既有敬意又有虔诚之心,她的美德如同阳光普照大地一样,使天下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智慧。
整首诗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皇后的高贵典雅,展现了诗人对皇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皇后的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