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乐泮水,承流辟雍。
思皇多士,贲然来从。
雍雍济济,四方攸同。
登于天府,维王是崇。

【注释】:

思乐泮水,承流辟雍。思:思念、向往;泮水:大泽名,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承流辟雍:指孔子所设的“大学”。“大学”是孔门四科之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目。

思皇多士,贲然来从。思皇:怀念皇帝。多士:众位学子。贲然:踊跃的样子。从:跟随或来到。

雍雍济济,四方攸同。雍雍济济:形容人众多、聚集的样子。攸同:相与和顺。

登于天府,维王是崇。登:登上。天府:指天子的宫殿。《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其寿!”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诗人胡安国所作的《重修学宫记》的序文。诗中通过叙述作者对先圣孔子及周代学风的追怀,表达了他对恢复古代学制的向往之情。

首句“思乐泮水”,是引用了《论语·泰伯》:孔子“自卫归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的话,意即思念孔子当年在鲁国讲学之地——泮水,并希望他的精神得以传承发扬。第二句“承流辟雍”出自《礼记·王制》:“古者大学在赐,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是周代天子的学宫,也是孔门四科之一的“大学”。孔子曾说:“有教无类,孔子传道授业解惑于洙泗之间也”(韩愈《师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第三、四句“思皇多士,贲然来从”,是借用《论语·卫灵公》:“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的语意,意思是怀念周文王、武王、周公等先贤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们带领众弟子“贲然来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史记·孔子世家》)的情景。

末两句是抒发自己对重建学宫的理想。“登于天府,维王是崇”,意即登上天子的学宫,就是尊崇周天子(周文王)。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儒家学说中“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