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刬。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注释
- 石楼绕清伊:描述了一个清澈的石楼环绕着清伊(地名)的景象。
- 尘土天所限:表明这里的环境被灰尘和尘土所限制。
- 草满不复刬:意味着草覆盖了原本可以铲除的地方,无法清除。
- 滩声激悲壮:描述了河流中的声音,如激流和波浪声,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 山意出高蹇:表达了山的形状和姿态给人带来的感受。
- 当年香山老:提到过去的一个历史人物香山老。
- 挂冠遂忘返:表示放下官职后不再返回。
- 高情留诗轴:表示在高处保持高洁的情感并留下诗句。
- 清话入禅版:用清谈和禅宗教义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思想。
- 谁言海山去:表示即使远离海山,依然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 萧散仍在眼:形容虽然远行但感觉依然亲近。
- 溪寒不可涉:由于寒冷的溪水使得人们无法过河。
- 倚杖西林晚:在夕阳下靠着手杖行走在树林中。
译文
石楼环绕着清凉的伊,尘土限制了视野。
人们说已经很久没有僧人了,草木茂盛到无法清理。
河流的声音激发了悲伤和壮阔的感觉,山的形象显得高耸且难以攀登。
当年的香山老人,放弃官职后便忘了回家。
他高洁的情感留在诗卷上,清谈的话语融入禅学的经典中。
谁说我们远离了海山?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溪流寒冷得让人不能过河,我在夕阳下倚着手杖走在树林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石楼绕清伊”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环境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接着,“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刬”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两句,诗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反思。
在“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中,诗人回忆了历史上的一个人物——香山老,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而“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