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庭霜夜寒,落叶风自扫。
恍如南窗月,坐失西山道。
长安佳丽地,游子自枯槁。
人生家居乐,学稼苦不早。
衡门眼中见,归意满秋草。
夜长梦已尽,愁绝令人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梦归》。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虚庭霜夜寒,落叶风自扫。”
- 注释:空荡荡的庭院在霜夜中显得特别寒冷,风吹过带来了落叶。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清冷而寂静的夜晚景象,通过霜和落叶这两个元素,传达出深秋的气息和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恍如南窗月,坐失西山道。”
- 注释:似乎看到了南窗下的明月,然而却错失了通往西山的道路。
- 赏析:这里的“恍如”可能指的是一种错觉或幻觉,让人联想到月亮的明亮与夜空的宁静。而“坐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错过机会的后悔。
第三句:“长安佳丽地,游子自枯槁。”
- 注释:美丽的长安城,但对于游子来说,却是一片荒凉之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游子的复杂情感。一方面,长安作为政治中心,自然风光优美;另一方面,游子在外漂泊,感受到了与家乡不同的生活氛围。这种对比突出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奈。
第四句:“人生家居乐,学稼苦不早。”
- 注释:人们在家中可以享受快乐的生活,但学习耕种却要趁早努力。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他认为虽然农耕劳作辛苦,但为了生计和家庭的幸福,还是应该尽早开始学习耕种,体现了他对勤劳和责任的重视。
第五句:“衡门眼中见,归意满秋草。”
- 注释:从衡门望去,满眼都是秋草,归乡的愿望愈发强烈。
- 赏析:这里的“衡门”可能是指简陋的小门,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秋天的草叶随风摇曳,更增添了一份归乡的渴望。这种视觉描写加深了诗人心中对家园的眷恋。
第六句:“夜长梦已尽,愁绝令人老。”
- 注释:夜晚漫长,梦境也已经结束,忧愁到了极致让人变得憔悴。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梦想的渴望。夜晚的漫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梦想的难以实现,而忧愁到极点的表述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这首诗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美景、人生哲学、社会现实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