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湘夫人咏
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注释:
木兰:这里指代湘水,因屈原曾赋《楚辞·湘夫人》以自比而闻名。
芙蓉:荷花。
北渚:指湘江中北岸的沙洲。
千秋万岁帝乡远:形容帝乡(天上的皇宫)遥远无边。
云来云去空悠悠:形容天空中的浮云来来去去,无定处。
沅江:沅水,发源于贵州,流经湖南、广西等地,注入洞庭湖。
竹枝:古曲名,这里指代湘西地区的民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也是一首描绘湘江景色的长篇抒情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将湘江的美景和湘西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首句“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描绘了湘江两岸的美丽景色。木兰和芙蓉都是湘江的代表性花卉,它们盛开在美丽的洲岛上,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游玩。白云飞来北渚,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则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帝乡的向往和思念。这里的帝乡指的是遥远的天宫,象征着无限的理想和追求。然而,现实中的帝乡却是遥不可及的,只有那飘渺的云彩来来去去,让人感到无尽的空虚和迷茫。
接下来的四句“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进一步描绘了湘江秋日的美景。秋风秋月,波光粼粼的沅江渡口,寒烟缭绕,轻风吹拂,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最后两句“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则表现了作者对湘西地区风土人情的喜爱。九疑山高耸入云,猿猴在夜晚的山林中啼叫,而竹枝却静静地垂下,滴落着晶莹的露珠。这里的竹枝无声,反而显得更加清幽、高洁。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自然景观和民间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孤独、迷茫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