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刘君公,学经发源深。
骅骝万里气,圣途已骎骎。
大梁语三日,副我夙所钦。
濂溪无比流,此道日西沉。
百年牛山木,不复秀穹林。
南风虽寥寥,闻弦犹赏音。
独怜夸毗子,一我无古今。
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
相酬无别物,徒有好贤心。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给他的友人刘云卿的,表达了李白对刘云卿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人格品质的钦佩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旧闻刘君公,学经发源深。
注释:之前就知道刘云卿学问深厚,精通经书。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刘云卿学识渊博,与李白之间的学问交流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为全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句:骅骝万里气,圣途已骎骎。
注释:像骏马一样驰骋万里,圣道之路已经越来越近了。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骅骝”比喻刘云卿的文才,强调其学识之广、才华之高;“圣途”则暗示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三句:大梁语三日,副我夙所钦。
注释:在开封的大梁城与你交谈了三天,正合我的夙愿和心愿。
赏析:这一句表现了李白对于这次相聚的珍视和期待,也表达了他对于刘云卿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濂溪无比流,此道日西沉。
注释:濂溪(即濂水)的波涛汹涌澎湃,然而这条道德的道路却一天天走向没落。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衰败,暗喻了刘云卿坚守正义之道所面临的困境。
第五句:百年牛山木,不复秀穹林。
注释:百年的牛山草木不再繁茂,再也看不到那片茂盛的森林。
赏析:借用牛山枯木的景象,象征道德衰微,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悲观。
第六句:南风虽寥寥,闻弦犹赏音。
注释:虽然南风吹过的声音很轻淡,但我听到琴声依然会心悦诚服地欣赏。
赏析:这句表明尽管环境变化,李白依旧能够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欣赏和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
第七句:独怜夸毗子,一我无古今。
注释:唯独喜爱那位夸毗子,他的思想超越了古今。
赏析:这里的夸毗子指刘云卿,李白称赞他的思想境界超越时空,显示出对刘云卿高尚品德的认可。
第八句: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
注释:我们共同学习你之所追求,遵循自己的本性去实现理想。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李白与刘云卿的共同志趣,即追求真理、道德的完善。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追求,不拘泥于世俗的成功。
第九句:相酬无别物,徒有好贤心。
注释:彼此酬答无需其他物品,只是心中充满对贤人的敬慕。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李白与刘云卿之间深厚的友情,他们通过书信交流思想感情,无需其他物质交换,只在乎精神层面的沟通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李白对刘云卿的尊敬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