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稀时拂拂,稍密自纷纷。
老树晓迷月,瘦峰寒帖云。
色从空际得,声向静中闻。
客枕清无梦,哦诗彻夜分。

雪中同周臣内翰赋二首其二

《雪》

初稀时拂拂,稍密自纷纷。

老树晓迷月,瘦峰寒帖云。

色从空际得,声向静中闻。

客枕清无梦,哦诗彻夜分。

【注释】

①雪中:即“雪下”。

②周臣:作者的朋友。

③赋:写。

④初稀时:开始飘洒时。稀,指稀疏。

⑤稍密:逐渐密集。

⑥老树:指枯死的树木。

⑦晓迷月:早晨被月光遮住。

⑧瘦峰:形容山峰瘦削。

⑨色:指雪花的颜色。

⑩声:指雪花落下的声音。

⑪向:对着。

⑫彻夜分:整夜未睡。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冬,当时作者正任集贤校理等职。诗人面对纷飞的大雪,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雪花的描写,表现了雪花的美丽、洁白、轻盈,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首句“初稀时拂拂”,描绘出雪花开始飘洒时的轻慢、飘忽,仿佛是轻轻拂过,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第二句“稍密自纷纷”,则是说随着雪花的增多,它们开始纷纷扬扬地落下,显得更加纷乱。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雪花的特点:虽然开始时轻柔飘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形态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变得纷乱起来。

三、四两句“老树晓迷月,瘦峰寒帖云”,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雪花在夜晚的景象。诗人看到老树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被雪花覆盖,显得朦胧而神秘;瘦削的山峰则被雪花贴在了上面,使得它们看起来像是贴满了云彩一样。这两句话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也让人感受到了雪花的美丽和轻盈。

五、六句“色从空际得,声向静中闻”,“色”和“声”都是对雪花的描述,而“空际”、“静中”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景色的感受和心境。这里的“色”指的是雪花的颜色,“声”指的是雪花落下的声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雪花的美丽和纯净,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七、八句“客枕清无梦,哦诗彻夜分”,“客枕”指的是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没有客人来访,只有一盏灯陪伴着他。“清无梦”则表示诗人在夜晚时分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专注,没有陷入梦境之中。而“哦诗”则是诗人在思考诗歌创作的问题,表现出他对于诗词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最后一句“彻夜分”则表明诗人整夜都在专注于诗歌的创作,直到深夜才结束。

整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