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丰山白水收,岁华全在竹园头。
赋诗鞍马惭真赏,载酒林泉阻胜游。
野色自随人意远,夕阳应为鸟声留。
仙源回首旌旗隔,一笛西风唤客愁。

兴定庚辰夏六月望,予与元好问、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又将历崧前诸刹,因憩于少姨庙。元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可辨,乃磴木石而上,拂拭汛涤,迫视者久之始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间;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宗子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雠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挺有烈丈夫之风,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应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噫!仙山灵岳宜有闳衍博大之真人往来乎其间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末浑源雷渊题此诗为仙语无疑,然直谓田畴。

【注释】

霜落丰山白水收:霜降后,丰收的丰山,白亮的流水都收拢起来。

岁华全在竹园头:岁月都在竹林里过。

赋诗鞍马惭真赏:我骑马吟诗时,感到自己不能领略真正的欣赏乐趣。

载酒林泉阻胜游:载着美酒,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

野色自随人意远:田野景色随着人的心意而变得遥远。

夕阳应为鸟声留:夕阳余晖,被鸟儿的声音留住了。

仙源回首旌旗隔:回头望去,仙源已经和旌旗分开。

一笛西风唤客愁:一支笛子吹响,西风吹来,使人更加忧愁。

【赏析】

《玉京》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作者通过对“玉京”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作者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开篇便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画面:霜降后,丰收的丰山,白亮的流水都收拢起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丰收的时刻。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继续描绘了这个季节的美好景象:岁月都在竹林里过,人们在这片竹林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这里的“竹”不仅指实际存在的竹子,更是指一种文化象征——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正是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

作者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骑马吟诗时,感到自己不能领略真正的欣赏乐趣。这是因为我过于执着于世俗的眼光和评判标准,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和真实体验。这里引用了杜甫的《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中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只有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才能领悟到事物的真正本质和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放下世俗的眼光和评判标准,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神奇。

作者描绘了自己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的情景:载着美酒,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这里的风景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美景,更是人文景观的象征——人类创造的美丽与和谐的社会。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期待。

作者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田野景色随着人的心意而变得遥远。这里的“田野”不仅指农田、牧场等具体的农业生产场所,更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可以理解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关系。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作者转向对历史的感慨:夕阳余晖,被鸟儿的声音留住了。这里引用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说,即使是被大火烧毁的野草,也能够在春天重新生长出来。这里的“古原”不仅指自然界的原始状态,更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状态。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玉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