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三年隔,音书万里遥。
宦途俱蹭蹬,日事各萧条。
志大谋常拙,身孤道易消。
本无当世用,隐处会相招。

【注释】

三年:三年不见。

音书:书信。

宦途:指仕宦之路。

蹭蹬:困顿,失意。

日事:每天的事务。

志大谋常拙:志向宏伟而计谋笨拙。

身孤道易消:自身处境孤单,道理易于消磨。

本无当世用:本来没有什么当世的用途。

隐处会相招:隐居的地方,自然会有人来邀请。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进退两难之苦闷心情的五言律诗。全诗四联,前三联是写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后一联则是说即使没有当世之用,隐居之处也自然会有知音前来相招。

首联点出“三年”和“万里”。从字面上看,“面目三年隔,音书万里程”,似乎在写与对方相隔遥远,音讯不通。但细读全诗,就会发现这其实是诗人自我表白。他自问自答:“我”为什么与友人分离?是因为“宦途”不顺,所以“面目三年隔”;又是因为“音书”不至,所以“音书万里遥”。“面目隔”与“音书遥”,都是以虚衬实的表现手法。

颔联紧承首联。“俱蹭蹬”与“各萧条”,表面上似乎是写双方处境相同,实际上都含有怨气。联系诗人的处境来看,他的牢骚是可以理解的。诗人在第三、四句中,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他感叹道:“志大谋常拙,身孤道易消。”这里所说的“志大”,是指抱负很大;“谋常拙”,是指谋划常常不得力;“身孤”则是指孤立无援;“道易消”是指道理易于被消磨。诗人之所以这样抱怨,是因为他觉得仕途上既不能有所作为,又缺乏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境遇使他感到痛苦不堪。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写道:“本无当世用,隐处会相招。”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虽然出众,但由于“本无当世用”,所以无法在当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既然不能在当世施展才能,那就只好到“隐处”去寻求发展了。这里的“隐处”指的是隐居之地,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他渴望在那里得到知音的支持,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仕途不顺、朋友疏远和理想破灭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