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突兀上空虚,古柏森森几万株。
一自吹笙仙去后,乘鸾曾返故乡无。
【注释】缑山:即仙家所居的缑岭,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突兀:高耸的样子。空虚:指天空。森森:形容树木繁密的样子。吹笙:吹奏笙箫乐器。乘鸾:传说仙人驾着鸾鸟飞回故乡。返故乡无:返回故乡却无路可通。
【赏析】缑山突兀上空虚,古柏森森几万株。
首句写缑山之高,“突兀”二字极写其高峻突兀之势。“上空虚”,言其孤峰插天,直入云霄,与太空相接。“空”,是动词,意谓“与太空相接”。而用一“空”字,又突出了其突兀高耸的特点。“古柏森森几万株”则具体描绘出缑山的苍郁葱茏。此句中,“森森”二字写出了山中柏树茂密、参天的景象;“几万株”则表明了这些柏树之多。两句一写山之高,二写柏之密,把一个巍峨壮观的缑山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
一自吹笙仙去后,乘鸾曾返故乡无。
第二句紧承前一句,由山的雄奇进而写到人。“吹笙”者乃神仙也,他吹奏笙箫时那悠扬悦耳的乐声,定会传遍人间,使人们陶醉其中,久久难以忘怀。可是自从吹笙者离去,这缑山之巅便再没有过美妙的笙箫之音。“仙去后”、“故乡无”四字将笛子吹出的乐曲比作天上的音乐,笛声远播,仙乐难求。笛子的演奏者虽已仙逝,但那如丝般悠扬的笛声,依然回荡在这缑山之巅。笛声虽已远去,但它那美妙动听的旋律仍被人们所怀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笛声虽美,它却没有回到故乡,回到了那曾经吹奏过它的人身边。笛子演奏者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他那优美的笛声仍然萦绕在家乡上空。笛音虽然不再响彻乡间田野,但乡亲们却依旧怀念着那曾经为他们带来美好音乐的吹笙者。
这首诗以赞美笛子吹奏者之才艺及其音乐之美来表现对笛子吹奏者的追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夸张等手法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