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身安是本图,何须身外觅浮虚。
谁能置我无饥地,却把微官乞与渠。
注释:到了身心安定的时候,这才是我的本意,何必去追求身外的名利。谁能给我一片无饥之地,让我把微薄的官职都乞求给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判官往忠州》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全诗以“别家”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到了身安是本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明确认识,即身心安稳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诗人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次句“何须身外觅浮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名利,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因此,他并不追求身外的名利,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第三句“谁能置我无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如果能够拥有一片无饥之地,让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然而,诗人并没有奢望过上这样的生活,只是希望有人能够给予他这样的机会。
尾句“却把微官乞与渠”,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的看淡。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官职也是身外之物,不值得过分执着。他宁愿放弃这些官职,也不愿意被它们束缚自己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名利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它鼓励人们要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而不是被外在的名利所困扰。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