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言高与世违,拂衣真作竹林归。
黄尘道口风波恶,未必先生自处非。
注释:志向远大,言语高傲与世俗不合,拂衣而去,真像回到了竹林。黄尘道口,风波凶险,不一定先生能自我处非。
赏析:此诗为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之作。他希望友人不要被世俗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他也提醒友人要注意自己的处境和言行举止,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志大言高与世违,拂衣真作竹林归。
黄尘道口风波恶,未必先生自处非。
注释:志向远大,言语高傲与世俗不合,拂衣而去,真像回到了竹林。黄尘道口,风波凶险,不一定先生能自我处非。
赏析:此诗为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之作。他希望友人不要被世俗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他也提醒友人要注意自己的处境和言行举止,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衰老的感慨。首两句写自己头发白了,妻子吃惊地责备;三、四句写妻子劝谏自己应该及时把白发剃去,而诗人笑答不必如此;五、六句言衰老本无足惜,何况头发,更不应强修修饰;末两句写头发长了,又何须选择剪除。全诗语言通俗浅直,明白如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促和衰老的豁达态度。 【注解】 白发叹:作者自题。 清晨梳短发,巳见数茎白:早晨整理着发髻梳理头发,已经发现有几根白丝了
【注释】 王生:指王士衡。王士衡,字子高,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与杨载并称“元诗双璧”。狂者,指王士衡。 善哭:善于痛哭。 每至:每次。 不闲:不熟练。 音词:声音。 初:刚刚。 恻怆:悲伤。 无所言:不说话。 坐客:在座的宾客。 哀峻岭:指山势陡峭的高山。陟:攀登。 阮感穷途行:指阮籍因失志而感慨人生。阮籍曾为魏晋名士,因不满当时社会现实,弃官隐居。 贾太傅: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注释】 ①空囊:形容贫穷。②羸躯(léi chú):瘦弱的身躯。③况味:指生活处境。萧条:荒凉,冷落。④生意:精神。⑤清晨:黎明时分。喧呼:喧闹声。⑥亲旧:亲朋好友。⑦我:指作者自己。未免:不免。⑧随分:随便、随便地。⑨修饰:打扮修饰。⑩卒同归:终究是一同归于死。⑩一祈:一愿。粗康强:身体强健。二愿:二愿。早闲适:早一点得到休息。③优游:悠闲自在。终吾身:一生。志愿:志愿。毕:完成。 【赏析】
失子 妍妍掌中儿,舍我一何遽。 其来谁使之,而复奄然去。 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 顾我能无悲,其如天有数。 自从学道来,众苦颇易度。 有后固所期,诚无亦何惧。 人生得清安,政以累轻故。 婚娶眼前劳,记遗身后虑。 百年曾几何,为此雏稚误。 顾语长号妻,此理亦应谕。 译文: 失去孩子 掌中的小儿子啊,你为什么要走得这么快? 是谁在背后使你如此仓促离去? 你生前曾三次考取秀才
注:山谷,指黄庭坚。东坡,指苏轼。四绝,指《题西林壁》《夜泛西湖舟》《送别元仁杰》和《戏题落星寺》。 此诗为黄庭坚对当代诗人的批评,认为他们的作品不如苏轼的作品。作者以“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自我领悟,而不应只是简单地模仿前人。最后两句则讽刺那些盲目跟从前人的后继者们。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 | 山谷在诗中与东坡相抗衡
【注释】缑山:即仙家所居的缑岭,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突兀:高耸的样子。空虚:指天空。森森:形容树木繁密的样子。吹笙:吹奏笙箫乐器。乘鸾:传说仙人驾着鸾鸟飞回故乡。返故乡无:返回故乡却无路可通。 【赏析】缑山突兀上空虚,古柏森森几万株。 首句写缑山之高,“突兀”二字极写其高峻突兀之势。“上空虚”,言其孤峰插天,直入云霄,与太空相接。“空”,是动词,意谓“与太空相接”。而用一“空”字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和态度。 首句“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的意思是:我并没有存有骄傲的心志,也没有追求正直的声誉。这里的“骄謇”是谦虚的意思,表示诗人并不骄傲自满;“徼”是追求的意思,表示诗人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 第二句“浩然方寸闲,自有太高处”的意思是:我的心胸宽广,自在悠闲,自有高远之处。这里的“浩然”是指胸襟开阔的样子,表示诗人的内心世界非常宽广
这是一首抒发失意、感慨的诗。 诗句解释: 1. 贫士叹 2. 甑生尘,瓶乏粟:指贫穷的生活状况,甑(zèng)是古代的一种陶制容器,用来存放粮食,这里指粮食已经发霉;瓶(píng)也是陶瓷制的容器,用于装食物。 3. 北风萧萧吹破屋:北风寒冷刺骨,刮得窗户发出凄凉的声音,形容家境贫寒,生活艰难。 4. 入门两眼何悲凉,稚子低目老妻哭:回到家看到家里贫困的景象,妻子和孩子都显得悲伤,孩子低着头
【注释】 1. 感秋:感伤秋天的到来,感慨自己年老体衰。 2. 撼:摇动。 3. 庭柯:庭院中的树枝。 4. 疏叶:稀疏的树叶。 5. 策策:车马的声音。 6. 岑寂:寂静。 7. 青春恍如昨:年轻时仿佛就在昨天。 8. 转盻(xī):转眼之间。 9. 自亦不能释:自己也难以解脱这种心情。 10. 清晨梳短发:早上起来梳理头发。 11. 刀镊(mèi):用来刮胡子的工具。 12. 毁弃:毁损
注释:到了身心安定的时候,这才是我的本意,何必去追求身外的名利。谁能给我一片无饥之地,让我把微薄的官职都乞求给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判官往忠州》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全诗以“别家”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到了身安是本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明确认识,即身心安稳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枉却全家仰此身”意思是:辜负了全家人的期望,只因为我一个人。 “书生那是治生人”意思是:我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能力养活一家人。 “百忧耿耿填胸臆”意思是:心中充满忧愁,耿耿于怀。 “强作欢颜慰老亲”意思是:勉强地做出笑脸来安慰年老的亲人。 赏析: 首句“感怀”点题,交代全诗写作缘由
王若虚的《王子端云近来徒觉无佳思纵有诗成似乐天其小乐天甚矣予亦尝和为四绝·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1. 百斛明珠一一圆: - 这一句通过“百斛明珠一一圆”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珍珠被均匀分割的画面,每个珠子都完美无瑕,没有一颗受到损伤。 - 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珍珠本身的珍贵与完美,更隐喻了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或事物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对待,没有任何瑕疵或遗憾。 2.
【注释】 王子端云:诗人名。麻姑,传说中八仙之一,相传她常在山上采药,遇人就搔痒,所以后人称她为“麻姑”。 入肺肝:进入心肺肝肾。这里指深入骨髓,深入人心。 妙理宜人:好的哲理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世闲笔墨,指世间的文人骚客。成何事:有什么用处? 此老:这里指麻姑。胸中具一天:胸中蕴有天下万物。 【赏析】 《和子端四绝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赞美了麻姑那种超尘拔俗
【注释】: 自笑趋尘:自嘲。 趋:奔走;追求。 自强颜:强作欢颜,以掩盖内心的痛苦。 食谋:饮食之谋。 敢言闲:不敢说闲话(指不随便发表议论)。 紫芝果可充饥腹:比喻自己有才德,可以安身立命。 从子:同父之弟。玉屏岩石间:形容山岩的秀丽和幽静。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叹其才华未展、志向难酬而作。首句“自笑趋尘自强颜”,是说自己因追逐名利而使自己的脸面失去了光彩,只好自我安慰,强作欢颜
注释:自嘲 酒喝了几杯已经足够,诗作写了两篇也不足以表现出神韵。 何需豪情壮志追求时代英雄,我只是个世间普通的凡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醉酒之后,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我评价。诗人自认为,喝酒数杯已足,但写诗不能神韵。这反映出他的诗歌创作态度是谦虚低调的,不追求豪放激昂的表现手法。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攀附那些豪情壮志的时代英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随分的生活。 诗人并未因此而失去信心
注释:到了身心安定的时候,这才是我的本意,何必去追求身外的名利。谁能给我一片无饥之地,让我把微薄的官职都乞求给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李判官往忠州》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全诗以“别家”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到了身安是本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明确认识,即身心安稳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