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
浩然方寸闲,自有太高处。
平生少偕合,举足逢怨怒。
礼义初不愆,谤讪亦奚顾。
孔子自知命,桓魋非所惧。
孟轲本不逢,岂为臧氏沮。
天命有穷达,人情私好恶。
以此常泰然,不作身外虑。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和态度。
首句“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的意思是:我并没有存有骄傲的心志,也没有追求正直的声誉。这里的“骄謇”是谦虚的意思,表示诗人并不骄傲自满;“徼”是追求的意思,表示诗人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
第二句“浩然方寸闲,自有太高处”的意思是:我的心胸宽广,自在悠闲,自有高远之处。这里的“浩然”是指胸襟开阔的样子,表示诗人的内心世界非常宽广;“方寸”是人的心,也指代诗人的内心,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心是非常宽广和自由自在的。
第三句“平生少偕合,举足逢怨怒”的意思是:我的一生中很少与人合得来,每次行动都会遇到怨恨和愤怒。这里的“偕合”是指与别人合作,而“怨怒”是指抱怨和愤怒。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第四句“礼义初不愆,谤讪亦奚顾”的意思是:我遵循礼义,从不犯错;即使有人诽谤和嘲笑我,我也不在意。这里的“愆”是错误的意思,表示诗人遵循礼义;“奚顾”是何必在意的意思,表示诗人不在乎别人的诽谤和嘲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原则的决心。
第五句到第八句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和感慨。第九句“孔子自知命,桓魋非所惧”的意思是:孔子了解自己的命运,对桓魋的迫害并不恐惧。这里的“自知命”是了解命运的意思;“桓魋”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暴君,他曾经迫害过孔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理解和接受。
第十句到第十二句是诗人对于孟子和孟轲的评价。第十三句“孟轲本不逢,岂为臧氏沮”的意思是:孟子本来就没有遇到好时机,又怎么能够因为臧家的毁谤而沮丧呢?这里的“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孟子是他的弟子;“臧家”是古代的一个家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孟子处境的理解,认为孟子并没有因为遭遇困难而沮丧。
最后两句“天命有穷达,人情私好恶”和“以此常泰然,不作身外虑”是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穷达”是境遇好坏的意思;“情私好恶”是指个人的好恶情感。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看法,认为命运是有穷尽和变化无常的,但只要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就可以保持泰然的心态,不去过多关注身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