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青衫已十年,聪明更觉不如前。
簿书丛里先抽手,鼓笛场中少息肩。
瓶底剩储元亮粟,叉头高挂老坡钱。
会须着我屏山下,了却平生不问天。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陶渊明诗二十首·其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偶得
包裹青衫已十年,聪明更觉不如前。
簿书丛里先抽手,鼓笛场中少息肩。
瓶底剩储元亮粟,叉头高挂老坡钱。
会须着我屏山下,了却平生不问天。

注释:
偶得:偶然得到的机会或机会。
包裹青衫已十年,聪明更觉不如前。

  • 包裹:穿着。青衫:古代的官服,也指文人雅士的服装。十年:指过去的十年。聪明:才智。不如前:比以前差。
    簿书丛里先抽手,鼓笛场中少息肩。
  • 簿书:官府的文件、文书。丛里:围绕在中间。抽手:抽出手来。鼓笛场:表演音乐的地方。少息肩:减少肩膀上的负担。
    瓶底剩储元亮粟,叉头高挂老坡钱。
  • 瓶底:瓶子底下。元亮粟:指米,因为苏轼曾任过地方官,所以用“元亮”代指地方官员。老坡钱:指铜钱。老坡:苏轼晚年自号东坡居士。
    会须着我屏山下,了却平生不问天。
  • 会须:应该。着:穿着。屏山:即屏风山,位于湖北黄冈市黄州城西北,山上建有亭子。了却:结束。平生:一生。不问天:不去管天意。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首句“包裹青衫已十年,聪明更觉不如前。”反映了诗人长时间担任官位,但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没有增长,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所进步。这里“聪明”指的是才智或理解能力,而“不如前”则表达了一种失望或自我怀疑的情绪。

次句“簿书丛里先抽手,鼓笛场中少息肩。”则展现了诗人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出,享受音乐的场景。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他宁愿抽空欣赏音乐,也不愿被繁琐的公务拖累。

第三句“瓶底剩储元亮粟,叉头高挂老坡钱。”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节俭的生活态度。诗人说自己像陶渊明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虽然已经有些年头,但他仍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元亮粟”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而“老坡钱”则是铜钱,表明了他的经济状况和对财富的看法。

尾联“会须着我屏山下,了却平生不问天。”是全诗的总结。诗人表示,在他退休后,应该会过上平静的生活,不再去关注外面的世界,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追求。这里的“屏山”,可能是指他在庐山的隐居之地,或者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退隐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既展示了他的生活实践,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