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只合饱黄齑,大嚼屠门计似痴。
壁上七弦元自雅,囊中五字更须奇。
横陈已觉如嚼蜡,皆醉何妨独啜醨。
此味欲谈舌本强,如人饮水只渠知。
【诗句释义】
书生只合饱黄齑,大嚼屠门计似痴。
壁上七弦元自雅,囊中五字更须奇。
横陈已觉如嚼蜡,皆醉何妨独啜醨。
此味欲谈舌本强,如人饮水只渠知。
【译文】
书生只合饱黄齑,大嚼屠门计似痴。
壁上七弦元自雅,囊中五字更须奇。
横陈已觉如嚼蜡,皆醉何妨独啜醨。
此味欲谈舌本强,如人饮水只渠知。
【注释】
瓢庵: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寺庙或佛堂。
书生:指读书人。
黄齑:黄色的腌菜。
屠门:指杀猪的人。
七弦:指琴。
五字:指诗。
横陈:横放着。
嚼蜡:比喻无聊、乏味。
独啜醨(hú xiào):独自品味苦酒。
此味:这里的味道。
舌本:舌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瓢庵中的七弦琴与五字诗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首句“瓢庵”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寺庙或佛堂。接着,诗人以“书生”自比,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困惑。他认为,作为书生的自己,应该饱尝世间的酸甜苦辣,而不应该沉迷于屠门的算计之中。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不满和厌恶。
次句“壁上七弦元自雅”,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寺庙中的另一件宝物——七弦琴。他发现这架七弦琴虽然挂在墙上,但它的音色却非常优雅,仿佛能够弹奏出高雅的乐曲。这里的“元自雅”意味着这七弦琴原本就具备高雅的品质,无需多言。这句诗赞美了七弦琴的高雅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囊中五字更须奇”,诗人的目光又转向了寺中的另一处物品——五字诗。他发现这些五字诗虽然装在布袋中,但却有着不凡的内涵和价值。这里的“更须奇”意味着这些五字诗比七弦琴更加奇特和珍贵。诗人认为,这些五字诗能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因此需要更加珍视和保护。这句诗赞扬了五字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第四句“横陈已觉如嚼蜡”,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和心境。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如同嚼蜡一般无味,缺乏激情和活力。这里的“已觉”意味着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如嚼蜡”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失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庸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第五句“皆醉何妨独啜醨”,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尽管大家都沉浸在醉生梦死的境地中,但仍然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独自品一杯苦涩的酒。这里的“独啜醨”意味着他宁愿选择独自品尝苦涩,而不愿跟随他人一起沉沦。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此味欲谈舌本强”,诗人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一种艺术形式,就必须深入其内涵,用心品味其美妙之处。这里的“舌本”指的是诗人的舌头,而“欲谈”则表示想要谈论或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七弦琴与五字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他的诗句富有哲理和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