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宿双浦,极目耿金波。
不有中秋景,其如永夜何。
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
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
【注】双浦: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耿金波:耿耿不灭的月光。桂树:指月中之树。《淮南子·览冥训》说:“月中有桂,有仙人,把酒就种桂树旁,喝到醉时,便把桂叶做成酒杯。”
译文:
驾车来到双浦宿夜,极目远眺月光如洗。如果中秋之夜没有月光,那黑夜将多么漫长难熬。
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
注释:
驱车宿双浦,极目耿金波(驾着马车来到双浦住宿,举首远望皎洁的月光)
不有中秋景,其如永夜何(如果没有中秋的美景,那么漫长的黑夜又当如何度过?)
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沙滩上仿佛是白雪一片,练衣上仿佛是银河倒映)
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桂花树原本无心插柳,只有南面的树枝长得好)
赏析:
《边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以“桂”为题写景抒情,借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首联“驱车宿双浦,极目耿金波”,描写的是诗人驱车来到双浦住宿的情景。诗人通过“极目”一词表现出他对这轮明月的无限喜爱。这里的“耿金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
颔联“不有中秋景,其如永夜何”,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中秋时节本是赏月的最佳时刻,但是在这个夜晚却无法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不禁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也更加引人深思。
颈联“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独特想象和表达。诗人将沙滩比作雪白的大地,将练衣上的倒影比作明镜中的银河。这种巧妙的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
尾联“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则是诗人对桂花树的赞美之情。诗人用“无心”二字来形容桂花树的自然生长状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赏之情。而“独好柯”则是指桂花树中最好看的部分,即那些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部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富有个性和特色。
这首《边月》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五言绝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想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深刻,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