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燎彤庭敞,悬灯玉殿深。
星河含爽朗,城阙动阴沈。
祗慄诚初荐,馨香德巳歆。
清风动云幕,有喜见神心。
侍奉祭祀太室
在太室庙内设燎火,彤庭敞亮;
悬挂的灯光照玉殿,深广幽暗。
星河含爽朗,城阙动阴沈。
虔诚恭敬地献上祭品,馨香德已歆。
清风动云幕,有喜见神心。
释义:这首诗描述了古代祭祀的场景和仪式,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
设燎彤庭敞,悬灯玉殿深。
星河含爽朗,城阙动阴沈。
祗慄诚初荐,馨香德巳歆。
清风动云幕,有喜见神心。
侍奉祭祀太室
在太室庙内设燎火,彤庭敞亮;
悬挂的灯光照玉殿,深广幽暗。
星河含爽朗,城阙动阴沈。
虔诚恭敬地献上祭品,馨香德已歆。
清风动云幕,有喜见神心。
释义:这首诗描述了古代祭祀的场景和仪式,展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体会情感,并展开联想。作答时可借助课内的积累,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如“遗蜕深埋老树根,断碑新拭碧萝痕。”中的“蜕”应为“骨”,“韵事千秋属子孙”中的“韵”应为“遗”。 【答案】 译文:冯定远的尸骨被埋在深深的土里,他生前留下的断碑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碧萝藤蔓爬在碑上,显得非常清幽。 心传一脉联师弟,韵事千秋属子孙。 涧冷蛟螭蟠侠骨
诗句解析: 1. 当年读书山堂中,夜喜与君灯火同。 - 描述了作者回忆与张益之共同在山堂里读书,一起讨论学问的情景。"山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的地方,适合学习和思考。"夜喜"表达了夜晚与朋友共读时的愉悦和兴奋。 2. 尘编壤简如蠹攻,弱质鄙钝烦磨砻。 - 这里用“尘编”和“壤简”来比喻书籍,强调了书籍的磨损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弱质鄙钝”则形容自己的资质平凡、学识不足,需要不断磨练和提升。 3.
【解析】 此为“闲居”之诗。诗人以僧人的清修生活自况,抒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写其生活起居,后两句写其心境。“一床”,指一张小床;“安置”,“安顿”;“僧居”,即僧人居住的地方。“白”,这里作动词,是说头发都白了,但还像以前一样没有梳理。“忘梳”是说忘记梳洗,“动月”,是说月光映照,所以觉得时间很长。这两句说自己的生活起居已完全像僧人一样,而且已经很久都没有理发了。“懒性”
利涉道中寄子端 行至武昌,望利涉。 利涉:地名,位于今湖北鄂州。 行:行走。 武昌:今湖北鄂州。 高青烟:形容云雾缭绕。 低白雪:形容雪花飘落。 冈陵:山冈和平原。 弥漫:覆盖。 沟浍:田间的水渠。灭:消失。 氤氲冷日从东来照我:雾气蒸腾,日光从东方照射过来。 清影忽作溪水卧明月:阳光在水面上留下影子,如同卧在溪水中的明月。 凌兢羸马猬毛缩:骑着疲乏的马,马身上的毛发都收缩了。 诘曲:弯曲。微行
【注释】: 1. 秋气入行帐:秋天的凉意侵入帐篷。 2. 愁人中夜知:令人忧愁的秋气到了深夜才察觉。 3. 鸡声与人语,耿耿异常时:鸡鸣和人语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凄凉。 4. 羲和驭飞毂,往返无停期:指日月交替运行不停。 5. 春草如昨日:春天的草地就像昨天一样。已复悲离离:又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哀愁。 6. 顾谓镜中发:回头看照镜子中的自己。尔衰安得迟:你的头发已经衰老了怎能不老? 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即可。“底柱图”是诗的题目,题目是作者为这首诗所写的题目,它交代了全诗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题目的意思是:画卷展开之后猛然感到一阵雷鸣电闪,原来画中人的头发已经白了,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鬼门幽险深百篙,人门逼窄逾两牢”。意思是画中的水路曲折幽深,如同百丈长篙在幽深的水路上行走
莫州道中 大陵河东古莫州,居人小屋如蜗。 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累累堆山丘。 车行沙中如倒拽,风惊沙流失前辙。 马蹄半跛牛领穿,三步停鞭五步歇。 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 人有祷,沙应神,辽东老兵非使臣,何必埋却双行轮。 注释: 1. 大陵河:黄河在山西省境内的一段河流。 2. 莫州:位于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县。 3. 屋边向外何所有:形容房屋周围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4.
寒林七贤 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 纵有清诗三百首,未应肯得党家儿。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金·周昂:金代诗人,字德卿。 - 二十四进士擢第:在科举考试中以优异成绩通过选拔。 - 南和主簿、监察御史:担任过南和县的主簿和监察御史的职位。 - 易州陷落时死难:在易州(今河北易县)陷落时殉难。 - 雪帽风裘(xiāo huò):形容穿着厚实的冬装,顶着寒冷。 - 党家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主要意象以及这些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同时注意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本题中,“百步风涛卷雪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夏日里避暑宫前的风浪比作“百步风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避暑宫前风浪的浩大与壮阔,同时也表现了避暑宫的雄伟气势;“画檐横壁欲翱翔。”句,运用拟人手法,以“欲翱翔”形容“画檐”
注释: 风如渤澥势凌虚,寒破貂裘力尚馀。 这是说大风如大海一样,力量大而势不可挡。寒气直扑过来,把人冻得浑身发抖,连穿着貂皮的袍子都觉得有点冷。 不是化工难倚赖,也知青帝有驱除。 这说明虽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是人们仍然知道它是可以被驱赶的。 赏析: 正月大风雨:正月是指农历一月,这个时候的天气通常是寒冷的,而且常常伴随着大风大雨,因此称为“大风雨”。这种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逐句释义与翻译: 1. 边月 - 边月:指月亮。在边疆或边境地区升起的月亮,常带有边塞孤寂之感。 2. 边月弓初满 - 指月亮刚升起时,月光如弓一般明亮。 3. 山城角尚孤 - 形容偏远山区的城镇,夜晚时分,只有一两个明亮的角落。 4. 中天看独立 - 站在高处观看天空中的月亮,显得格外孤独。 5. 永夜兴谁俱 - 在漫长的夜晚里,没有一个人能与我一起欣赏这美景。 6. 未觉风生晕 -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中以“渡马危桥立”起兴,用“村鸡暗树号”点出早春的景色,接着写白水、黑山、星稀雾重等自然景物,最后抒发了人生感慨。这首诗是诗人在丘家庄所感而作的一首七绝。 【答案】 译文:渡马危桥高耸站立,村中鸡啼声在树木间传来。星子稀疏,白水辽阔,浓雾弥漫,黑山高耸。世间万物谁能预测,人一生劳碌难免。终有一天会变化,借东风之势飞越波涛。 注释:“渡马”即过河。
中秋夜高阳对月 端正高阳月,空庭又见过。 清风禁睡得,白发奈愁何。 尚识王良策,难知织女梭。 金波流汩汩,应为照滹沲。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清风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同时也展现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词的上阕“端正高阳月,空庭又见过”,描绘了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庭院,使一切都显得格外明亮。然而,在这美好的夜晚
【注释】 击柝:敲击巡夜用的梆子。邻居静:夜寂静,人稀少。宿鸟惊:因夜深而鸣叫的鸟惊起。西风秋半急:秋风在秋分时最为猛烈。北斗:指北斗星。徐行杖屦轻:缓缓走着,脚上穿着草鞋。遥怜汉宫阙,重露湿金茎:远望汉宫,满地霜露,金露洒在殿阙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夜步”为题,通过诗人夜行时所见所闻,表现了秋天夜晚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心情。 首联写诗人夜行时的所见。夜色中
【注】双浦: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耿金波:耿耿不灭的月光。桂树:指月中之树。《淮南子·览冥训》说:“月中有桂,有仙人,把酒就种桂树旁,喝到醉时,便把桂叶做成酒杯。” 译文: 驾车来到双浦宿夜,极目远眺月光如洗。如果中秋之夜没有月光,那黑夜将多么漫长难熬。 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 注释: 驱车宿双浦,极目耿金波(驾着马车来到双浦住宿,举首远望皎洁的月光) 不有中秋景
【注释】 晨起:早晨起床。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早晨起来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和号角声,伴随着鸡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合沓:连续不断。平荒:指旷野。宿火连岗小:昨夜燃起的篝火把山头照得通红,映衬在天边。寒星堕水长:星星从天空坠入水中,流到远方。鲸翻惊日动,马食快宵凉:鲸鱼在水中翻滚,惊动了天上的太阳,马匹吃草,给夜晚带来了凉爽。白首登坛将,功名好自强:到了晚年才登上将军之位,希望有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