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出未高,林深鸟犹梦。
霜落人未知,寒添觉声重。
【注释】
山月出未高,林深鸟犹梦。
霜落人未知,寒添觉声重。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奉先出塞九节度》。这是第四首。
“山月出未高,林深鸟犹梦”。山月升起还没有到中天,树林很深鸟儿还在做梦;
“霜落人未知,寒添觉声重”意思是说,霜降了,人还不知道;天气更寒冷了,感觉上声音都变重了。
【注】:
“奉先”:指唐玄宗时宰相姚崇、宋璟等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他们曾奉命出征吐蕃,所以称“奉先”。
“出塞”:指出征。
“九节度”:指唐代宗时,朝廷派郭子仪等人率兵抵御吐蕃入侵,共分四镇,每镇派大将一人,共九位大将,故称“九节度”,简称“九节度使”。
【赏析】
本诗是杜甫的《奉先出塞九节度》。这是第四首。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山路上看到的景象。首句写月色初现,还未升至半空。次句写树林深远,鸟儿仍在酣甜的梦乡。第三句写天色已晚,而霜雪却已降临。第四句写入夜以来,诗人感到更加寒冷,觉得四周的声音也变得沉重起来。
从全篇来看,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象。实际上,他在这两句里已经蕴含着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无限忧虑。他看到的山月,并不是一轮明亮的圆月,而是半隐半现的一弯新月;他所听到的鸟鸣,也不是悦耳动听的歌声,而是凄凉悲怆的啼叫。他看到的树,并不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而是光秃秃的枯枝。他所听到的风声,也不是清越悠扬的歌谣,而是凄厉萧萧的号哭。这一切,都说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现象,但是,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贯注其中,这就使这些普通的自然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这种主观色彩,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具体体现。